“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wěi)言,苟亦无信。”——“采大苦,采大苦,首阳山顶采大苦。”这恐怕不是真话,姑且不要信它。
首阳,《毛诗传》说:“山名也。”
有记载的名叫“首阳”的山不止一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此诗为“唐风”,此“首阳”自然是晋地之山。孔颖达说:“首阳之山在河东蒲阪县南。”(首阳山在晋地蒲阪县南部。)
马瑞辰考证:晋蒲阪有山,一名叫首山,一名叫雷首,就是诗中的“首阳”。《毛诗传笺通释》说:“山南曰‘阳’,故又名‘首阳’也。”
为(wěi)言,即伪言。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王肃诸本皆作‘为言’,定本作‘伪言’。……‘人之伪言’犹《沔水》 ‘民之讹言’,《正月》 ‘人之讹言’,讹一作伪也。”
(王肃诸本上写作“为言”,定本上写作“伪言”……“人之伪言”就像《诗•小雅•沔水》与《诗•小雅•正月》里的“民之讹言”、“人之讹言”一样,“讹”的其中一种意义就是“伪”。)
马瑞辰说,古代“为”与“伪”是通用的,有以下证据:
《广雅》(三国魏张揖著)说:“伪,为也。”
《礼记•月令》里有“勿或作为”之句,郑玄注解:“《今月令》作‘诈伪’。”(《今月令》上“作为”写作“诈伪”。)
《春秋左氏传•定公九年》里的“子为不知”,《释文》说:“为,本作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