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谈及法国巴黎2024奥运会上国乒的优秀表现时,国明朋友明确提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进而又强调“快、准、狠″的重要。我对此尽管也有一些同感共鸣,但还是觉得国乒之所以持续辉煌,除了“快、准、狠″之外,应当还有更重要的秘诀法宝。这让我自然联想到李小龙在探索创立截拳道时,也同样强调“快、准、狠″三合一的重要。同时,李小龙更强调“一个人真正的最大对手其实是自己。″认为在平时训练与实战中,只有首先让自己的肌肉、经络、心态自然做到极至的放松,才有可能瞬间实现极至的协调轻快。
其实,即便是练习传统太极拳者,也经常会强调"太极功,松,松,松″。练习咏春拳者,也同样强调浑身放松。因为一方面,只有让自己的身心真正松透了,才有可能在特定的狭小空中,瞬间达到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至轻快,做到一击必杀。另一方面,也只有经常自觉地处于轻松自在的状态中,才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那么,是不是首先努力战胜自己,达到极至轻快,然后再找机会战胜了对手,就是一名武者最佳的成功状态呢?对此,曾经传授李小龙咏春拳的叶问老师傅,则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比如,身经百战的叶问老师傅既不爱强调战胜别人,也不大致力于战胜自己,而是多次叮嘱包括李小龙在内的众弟子,真正重要的是"不争之争,贵在中和″。
据说,晚年的叶问老师傅更是长期窝居在家中,洗菜、做饭、陪老伴,喝茶、传拳、练木人桩,真是一位顾家爱家的"新好男人″。只可惜如一颗流星般划过时空的李小龙,仅仅活了32岁便英年早逝了,或许李小龙至死也未能领悟叶问老师傅"贵在中和″之深意。李小龙遗憾地走了,其所创立的截拳道虽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时光流逝,已逐渐被普通大众淡忘,反倒是始终遵循"贵在中和"理念的传统咏春拳,逐渐受到大江南北男女老少们的喜爱,得以持续发扬光大。直至进入21世纪后,武打电影名星甄子丹等还连续拍摄了《叶问之一二三四》等系列经典电影,据说大众欣赏认可度极高,票房收入也很可观。
有时候我也在这样想:可能邓小平在题写"太极拳好″时,多半是真正体会到了传统太极拳的一些养生功效的。孙中山先生在为上海精武体育会题写“尚武精神”时,也必定是有自己的一些真切感悟。
——素生杨共 2024.8.13
![](https://img.haomeiwen.com/i3747369/c2822754c486726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747369/1170b9ca132ada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