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得到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245讲:认知变革 | K12教育引发的思考
见:未来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what to learn),而是怎样去学习(how to learn)。而学习力的本质就是认知能力。认知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观察,学会判定,学会坚持,同时也要学会放弃,集中在一个自己最需要的领域,把“判断”、寻找“支点”、匹配“工具”的能力练习出来。
老师有感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不对,没有把帮助学生建立真正的“分析套路”作为目标。通过举例解初中数学题的2种解题思路(已知,n +1=2010²+2011²,求√2n+1是多少?),说明知识是最容易得到的,会用却是困难的,会分析自己使用得是不是恰当,更难。带出了认知能力中关键是“会判定,找支点和用工具”。
老师认为:一个人是在进步,就是在变革自己,在改善自己,最核心的变化,就在于他的认知能力在升级、在提高。而认知改善,首先需要进行“判定”,基于已知条件,合理的判定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认知能力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支点” ,通过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靠支点和杠杆等工具,靠借力打力,靠事半功倍。
老师建议:知识容易露出时代,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年纪越大,越要“功利”地学习,就是用什么,学什么,要快速学习,要有甄别性地学习。相比于认知能力,拥有知识数量的多与少,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在学习某一门知识的同时,要格外在意这些知识所传达出来的认知逻辑。学习的关键是要专注,集中在一两门学科上,通过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去认真思考、认真练习。不仅仅是要学到一点知识,通过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反思,锻炼出判定问题和寻找支点的能力。
感:相比于认知能力,拥有知识数量的多与少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格外在意这些知识所传达出来的认知逻辑。
什么是知识?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总是会拿体温计先测量,知道多少度是发烧才是关键。
重要的是了解知识所传达的认知逻辑,马上想到了李笑来老师在知识学习中对“概念”的重视。他说:概念是一切知识结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对它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对于每一个概念,能做到不用专业术语而用简单的语言来简洁解释,会举例并问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一种能力。以前上学时老师经常强调学习要举一反三,要多学母题,不要死记硬背,要多理解概念和解题思路,还会带我们分析每个概念的内涵,词义及结构,要求一字不差的会背。可惜现在很少下这种笨功夫了。
听到“教是最好的学”,说是物理学家费曼学习的技巧,他说,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就是找一个完全不了解这个知识的小白,解释给他听,如他能听明白了,代表你理解了这个概念。关键有四步: 1.选择一个概念或新的知识领域,理解其本质;2. 把它教给完全不懂的人,用对方能理解的话去解释;3. 如果解释不清,或教的过程中有卡壳,被问倒了,则回到原始材料,继续学习理解;4. 回顾后,重新教授给别人,并不断精简到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清楚,说明就掌握了。
思:想想这一年的学习中,哪些内容对你影响最大,升级了你的认知能力呢?
破局,权变,画图工具。
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5544178/87eb09ff75d74de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