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宠爱,家里条件在当地也还算好些,有吃有穿有玩,似乎总可以得到想要的,在印象里父母的确也尽力满足了我每一个小小心愿,童年如此快乐安逸的度过。
而上学离开父母却是内心渴望而坚定的,甚至给自己定了出去几年都不会回来的目标,事实上一年半后就迫不及待的回家,对家,对祖国有着无比的渴望。没有人知道出国留学的几年,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回国。
对活着充满感恩也许不是很多人体验的。经历了些什么或没什么,它只代表了过去,很多体验是属于在那个时间,那个地域,那时的自己的感悟,个人这样认为。
曾喜欢一句歌词是自己的写照“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这都是曾经真实的生活,个人后来一直没什么野心要赚多少钱,外在的朋友了解的,都知道是很有才华有学识,而无用,没发挥……
自己生活更多关注很小的细节,对生命的感悟。曾经牵绊的放下很多,更在乎内心的丰盛。也不再争论对错,看淡了物质,减少了需求,说总是快乐的或无欲无求那还没到那个境界,追求每个当下的体验与周围世界的平衡是自己学习在察觉的。
清明节,从死亡的逝去看生命的意义今天是清明节,往年这个时间也很少回家,因为家乡很远;这个节日也很少重视,因为感觉和自己也很遥远。直到这一年拥有了新生命,自己的宝宝。某一天看着宝宝,突然发现好像看到很像姥爷似的,很多感怀慢慢浮现出来,让自己想起已经离世几年的姥爷。
和姥爷感情不好,他不怎么管我们,好像不爱我们记忆里,而对姥爷印象很深刻,他知识渊博,懂很多历史文学,常随口就开始给我们小朋友们讲古代故事,每天都站在窗台前练习毛笔字,写得一手好字,喜欢钻研文字和字体。可是小时候我们不感兴趣不理他,玩自己的。
多少年后自己才逐渐开始重新认识姥爷,从记忆里回顾姥爷的点点滴滴,发现他身上带着文学的美和艺术气质,而以前看到的都是姥爷的吝啬和刻薄,好像一直带着这样的认知直到他离开,这也是留给我最大的感伤。最大的遗憾还是没能见到姥爷最后一面,而曾写下了这样的诗。
《我没有》
小时候看着你写书法,抢过你的笔拿起来模仿乱画了几笔就跑开了,你拉着我要练习学写毛笔字,我没有;
长大了,东西放得乱七八糟,你教导我做事要认真严谨,我只是听听,跟你对着干,一直以来看着你发自内心的沟通,我没有;
有一天,听到你病倒在床,知道爸妈都在身边辛苦得照顾你,我计划着尽快回来看你,而我没有;
今天我回到家乡,我就是要看你,照顾你,把我多年没有做到的宽恕对你,坐在床边喂你吃饭,给你擦背,可是,我没有...
清明节,从死亡的逝去看生命的意义每次看到这首诗眼睛都会酸楚,内心难过,好像也是姥爷如此留下一生要修的功课。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姥爷影响,曾经从没有这样看过。大学理工科的我爱上文学,开始看各种书,喜欢写作,创作诗等,看待事物的逻辑也有很大的变化,自己一直也没能理解怎么回事。能做到这些都是自然的,发自内心喜欢热爱的。写东西就好像内心流淌出的内容,停不下笔来承载。
多少年后自己才开始觉察,逝去的家人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感悟生命的意义,不知道那是什么意义,而一生的功课正是在生命里每件发生的事当中给我们提示,是这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