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指社会上的人际交往。有人说,社交就是认识很多人,拥有人际资源。对于这种说法,我不置可否。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反复思考社交的本质,得出的结论是——社交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和深层次。以下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探讨。
先谈谈我眼中浅层次的社交。
浅层次社交是“别人眼中的我”,即建立个人形象,这种个人形象往往是积极正面的。
举个例子,从小我们就开始不自觉的进行社交活动。我们发现,如果自己不愿意分享玩具,其他小朋友就不和我们玩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明白了自私是不被喜欢的。虽然内心有点舍不得,但还是学会了分享玩具,获得其他同学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学会了在人前隐藏起自己“不被喜欢”的一面。
这在社交活动里很常见,也可以算是一种“伪装”,有观点说人越长大越虚伪,我不完全认同。我更愿意把这称之为牺牲部分自我,主动迎合他人需求,以建立社交正面形象。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牺牲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分享玩具”。因为我们想获得“他人的喜爱”,所以才自愿“分享玩具”。
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成熟的人在社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即适当做一些“退让”,以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摩擦。

浅层次社交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帮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但是,如果过于在意浅层次社交,就会适得其反,感到疲惫,毕竟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完美。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选择逃避社交,宁愿一个人,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不为什么,因为花时间和精力维持自己的形象,真的很累啊。
我们想让自己过的随意一些,舒服一些,这没有错。但是太“佛系”,就有一丝逃避的味道了。逃避社交会让我们丧失所谓的“社会资源”,个人能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毕竟拥有强大社交网络的人,似乎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以达到目的。过于缺乏社交更不好的一点是强烈的孤独感,毕竟每个人心里都有“被人认可”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存在于世界上而感受不到自己价值,那他很可能会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我个人不太擅长浅层次社交,比如不太会表达自己。因此我在独处的时期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比如《影响力》、《沟通的艺术》、《关键对话》等,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我深知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我也积极的提升自己,比如多读书,坚持运动和写作等。我发现,当一个人有一定的长处时,他会遇见相同兴趣的人,从而变得愿意主动参与社交,和他人分享,同时取长补短。
所以,做好浅层次社交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做一些自我提升。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因为自我提升意味着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走出舒适圈。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需要时间自我探索发现,然后为之努力。

再来谈谈深层次社交。
对我来说,深层次的社交又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的深层次社交就是和自己相处。因为人无法离开自己,所以必须不断接受自己人性中最邪恶的一面,或者说,与浅层次社交中的正向自我表现相悖的那一面,比如残忍,自私,嫉妒等。感受自己的内在矛盾,痛苦,然后接纳,并和它一起共同面对外面的世界。这就是对内的深层次社交。当内心足够强大,敢于向另外一个人袒露深层自我时,才是对外深层次社交的开始。
然而,悲观的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从这个故事被当作一段佳话流传下来,就可以知道,“遇见知音”是极少数个别案例。所以,我认为对外的深层次社交是可遇不可求的,倒也不是不可能。它可能是偶然的心有灵犀,但更大的可能是——它需要两个人长期相处作为基础,彼此了解,在对方眼里,你是被接纳的,你不需要处处完美,你可以展现性格里乖张暴戾的一面,而不用担心对方离开。
其实有时候,不是人们不愿意向他人展现真正的自我。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自己还没搞清楚自己罢了。当我们学会与自己对话,静下心来思考,我到底是一个什么人时,便会慢慢了解自己的另一面。这样才有机会将它展现给别人,从而建立起深刻的联结。
关于对内的深层次社交,了解自我,我个人的做法是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少有人走的路》,《被讨厌的勇气》,《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等都是很不错的书,我在思考社交本质的过程中,这些书籍给了我很多启发。
而对外的深层次社交,则可以通过走进一段亲密关系来实现,最可能实现也最普遍的深层次社交就是交朋友和谈恋爱。因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人们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最后总结一下,被认可,是浅层次的社交。被理解,是深层次的社交。
这两种社交,都是不可缺少的。浅层次的社交帮助我们的躯体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而深层次的社交,则让我们的精神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只有浅层次的社交,人永远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如果总是陷入自我探寻而将自我封闭,不顾任何人的眼光和看法,可以是可以,只是恐怕很难生存下去——毕竟我们表面上仍然需要遵循主流,趋利避害。但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一块自留地,不断耕耘,外在的条件不重要,内心世界一定不要荒芜。这就是我的想法,也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快乐所在。
深层次社交,就用一句话来概括吧——当一个人真正被另一个人理解时,世界也变得更加明亮了。希望每个人都能遇见自己的灵魂伴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