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
花朝节历史久远,早在汉代就有,但各地因气候不同,该节的日期并不相同。家乡一带花朝节为二月十二,别处也有二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不同日期。
据说花朝节在古代的盛行,还有武则天的功劳。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农历二月百花盛开之时,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样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都流行花朝节习俗。
旧时家乡花农家里要常年供奉花神。但传说花神还兼职管理植物的生长,所以,祀奉花神就不仅限于花农了。由于农民在花朝节主要是寄希望于稻谷的丰收,所以在家乡农村也干脆称之为稻花生日。
江南农村有很多花神庙,二月十二花神生日,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还要演戏娱神,由十二个美丽姑娘,分别扮演一年十二个月的各月花神故事。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
这天夜里,乡民还要提着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
家乡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气候晴朗,则百物丰收,所以俗话说:“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
花朝节这天忌下雨,因为农家要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齐“百样种子”,可以祈求丰收,这天晴朗就预示着百物丰熟的吉兆。乡村民谚认为“百花生日晴,百样有收成。”
花朝节这天,农民们一早就要用红纸条围贴在自家屋前宅后的所有树木上,称为“赏红”,以祝草木花荣叶茂,生机勃勃。
还要用红纸剪成正方形的吉符,以对角的菱形状贴在存放稻种的瓮、缸等容器的盖上,以祈求稻花繁盛,谷实累累。
旧时农村还有种树、挑莱的习俗,类似于现在的植树节。挑菜就是挖野菜,此时各种野莱正是鲜嫩的时候,荠菜、马兰头,靠山边的还可以采蕨菜。
花朝节民间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乡下农妇则采些野花插在头上,也别有一番风韵。
每逢花朝,文人雅士则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
花朝节可以说是游春的高潮。写过《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有一首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
“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人,带得红尘扑鼻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