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取清华北大的第一名被分别称为清华状元、北大状元。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时填写资料的情形。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作“状头”,亦称“状元”。
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之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代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和、张謇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因为个人的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脚、有所作为,而终至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3人。那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故被称“榜眼”。“探花”一词在唐代已经出现。当时中进士者会游园庆祝,称“探花宴”。以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到各名园采摘鲜花,迎接状元。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