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间,忽然一拨学生涌进我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老师,我们捡了一只小鸟,受伤了,在操场边上发现的,你看能救活吗?我们商议了好半天,觉得只有你能接收它了,它太可怜了!老师,你救救它吧!……
我接过一看,是个很秀气而灵气的小鸟,不是当地随处可见的麻雀,也不像是别人养的那种羽毛鲜艳叫声好听的鸟,难道是别处的鸟儿路过我们这里的时候受伤了,所以滞留在这个陌生的盐碱滩了?我把它带回家,找了一个纸盒子装起来,撒了一些小米,它啄了几下。我一直看它,微红的眼睛,圆圆的,闪着机灵又带有些许陌生和惊慌,淡灰色的羽毛光滑润泽,小爪子呈现出淡粉色,很稚嫩,似乎还不到半周岁的样子。我心说:吃吧,别饿着。晚上我一直听到小鸟在纸盒子里划拉的声音,搅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于是一直有断续的思绪或者说意识在丛生着漂流着。我想到这个小鸟一直都没有休息,是不是不适应黑暗?是不是需要在树枝上休息才可以?这是一个像我一样热爱自由的生灵?我明天就放它走吧,不知道它是否能飞起来。第二天起来,我打开纸盒子,发现米并没有少,看来小鸟也没有吃什么,我想:放飞它吧。
我端到走廊上,让小鸟站到我的手掌上,我轻轻向上,小鸟趁势飞了起来,有些不熟练,落在了栏杆上,我准备上去再帮助一下,小鸟还没等我走到,又飞了起来,飞远了,看不到了。我有点失望,心想:和电影里不一样啊!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小鸟应该在上空绕一圈,然后站在栏杆上停留看一眼住了一晚上的纸盒子,然后转身飞走,这样就很完美了。
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放飞一只像我一样的小鸟》,给了在文联当编辑的好友。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原文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后来,我收到录取通知书,要离开那里去北京读书了。临走前还想着是否去看一下王编辑,但是那时每天都很忙,估计安排不出时间了,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QQ没有微信。没想到有一天午后,我买完要带到北京的东西返回时居然在路上碰见了她,我告知她:我要去北京了……
她让我临走前给她一组作品,说给我发一个专版。我想也好,就算是我送给那片土地的礼物吧。后来我还偶然看到她写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回忆那天说我穿着碎花的长裙从午后的阳光中走出来。于是那条很普通的裙子被赋予了很不寻常的意义,我一直保留着,每次收拾旧物的时候看到,我就会想起她,想起那时的文字,想起午后的阳光。多年以后,我回忆时,总是将两件事同时想到,于是这两个光阴的故事成为了一句话:放飞别人就是放飞自己。
后来这样类似的事件,又发生了一次,而且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惊心从而也有着更加深邃的意义的故事。后来,我又在电影中看到了这句话:You can't keep some kinds of birds.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我想这句话很适合送给多年以前我放飞的那只小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