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出使刘表为由携带着简雍逃到了汝南再图兴起,这让袁绍彻底看清了刘备,但此时悬挂在他头顶的是曹操的利剑,这就由不得他随性而为了。因此,袁绍听从了郭图的建议联孙抗曹,并派陈震出使江东。
江东小霸王孙策,不仅秉承父志,更是锐意进取,大有逐鹿中原之志向,而这也就引起了曹操的格外注意了。曹操虽试图用家族联姻的方式稳住孙策,但对于这血气方刚且志向高远的孙策而言,那不过是一纸之媒罢了,他想要的就是如同曹操所获取的那般,这就肯定是无法令曹操心安了!如此,与其说许贡是吴郡太守,倒不如说他就是曹操安插在江东的一枚棋子!
很显然,许贡的出现为孙策打开了地狱之门。尽管许贡先被其所杀了,但许贡的余力(门客)还在,这就为孙策的死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同时,许贡门客刺孙策之典故便流传至今。
虽然孙策命硬(大),许贡的门客未能彻底将其杀死,但那也已将其半个身子拉进了鬼门关。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此言诚然不欺也!孙策若能因此而放宽心胸并收敛锋芒,则其人生该有另一番作为了。然而,这也仅仅是我一厢情愿而已!
孙策本来就丢了半条命,还不知收悔改和收敛,甚而非置于吉于死地。这就再将其剩余的半条命给搭了进去,呜呼!所谓刚而易折,这孙策已不仅仅是刚了,而是太刚了,其不折就不符合道理了。
这一回里,对于于吉仙迹描述得较为频繁,尤其是在其死后,依然是紧随那孙策阴魂不散。坦白讲,站在一方霸主的立场上而言,于吉的下场多半是死,即使他可能被这霸主借用,但终究是难逃一死!没有哪个霸主会容忍自己的臣民去心甘情愿追随并信奉一个所谓的“仙人”的,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这就是帝王心术。孙策只是表现得太直接太直白了,倘若他能够适当含蓄并温柔点,且将于吉收入帐中借为我用,可能孙策就能更有作为了。但,这孙策也就不复“小霸王”之名了!
虽然作者在书写孙策死因时有意无意的加入了“玄术”之因,但本人觉得孙策就是死在了自己的年轻气盛上。
作为开疆辟土的创业之主――孙策确实很厉害,但说到巩固守成之人,那定非孙权莫属了。孙策死时,他虽有自知之明,但也很有识人之明,比如这接班人的安排上,孙权就被他看得非常准了。然而,个人觉得他还是死得有些早甚为可惜。
孙权上台后,他依旧秉承父兄遗志,不仅是继续重用父兄旧部,也更还广纳贤才,鲁肃和诸葛瑾也就这时拜入其帐中了。鲁肃之才虽鲜为世人歌颂,但通过其简单的几句话便不难看出其韬略与见识了。鲁肃的到来就像是上天专门为孙权量身定做的一般,其所出之策不亚于诸葛亮那隆中之对也!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进伐刘表,据江而守;再建帝号,以图天下。稳中求进,非常符合孙权的心思。
曹操听说孙策死后,他当时就想发兵平江东,由此可见,曹操心中不仅仅是忌惮孙策,还更加的想灭掉江东势力。而这时,孙策派到曹操那边的棋子张纮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张纮不仅劝阻了曹操,且还为孙权谋求到了更大更长远的发展机遇,即联曹称雄。
陈震无功而返不说,且还将江东易主以及曹操成功拉拢了江东新主的坏消息一并带给了袁绍,袁绍听到后,无名怒火便又开始燃起了,他又重新整顿兵马,准备继续攻打许昌。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刘备逃离令绍恨,郭图献策联江东。江东霸王扬父志,竟惹孟德置暗棋。许贡上表遭横祸,更有门客刺孙策。孙策半死仍刚烈,除去于吉难再活。孙权新立承兄愿,且用周郎再拜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