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我们往往一边渴望做自己,
一边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关系中,
我们也都渴望能够得到关系方的认可,
渴望能与对方分享彼此,
如果彼此无法做到,就会因此产生失落感甚至会感觉生如同死。

当我们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时,我们可能会失去自己。
每个人其实都渴望爱与被爱,而大多数人也有过爱与被爱的经历。
但对多数人而言,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渴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的身上。比如父母要求子女要去做某事,伴侣间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另一半身上。
可以说一切关系中都包含着这一点,我们都在相互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而且在意识强加的时候,甚至我们还会说:“我是因为爱你,所以才会这样对你。”
我们常常借助爱的名义实则强加自身意志给彼此,而当我们自觉地按照别人的意志去行动时,我们也会迷失在这些关系之中。
以“我”为本,“我”才是“我”人生的选择者和判断者
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呼吁“要勇敢的做自己”,
要明白只有当一个人为自己的一切做出选择时,他才是在做自己,才是成为自己。
其实这些话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困难。
原因便是由于我们的内心有着太多别人的意志,比如父母的意志,某些权威的意志,甚至是一些古往今来圣贤的意志···
想要成为自己,就必须破除别人强加于自己的意志。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无比看重自身的意志,
为什么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就是因为我们太爱自己的意志,如果自身的意志得不到实现,我们的思想以及内心便会执着在这个意志上,
于是,那些我们得不到的,就成了我们无比重视的事物了。
如果想让一个人对你好,便请他帮你一个忙
多数时候我们的某些行为看似是在帮助别人、是在爱别人,但实际上我们首先是在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
我们如果对一个人付出越多,那么我们就会越在乎他,但究其根源不过是我们在乎自己的意志而已。
为什么会出现“好人没好报”这种现象呢?
其实就是因为好人更多的是在付出,在一个关系中,关系对方既然只有获得而没有付出,那么他自然也就不会在乎这个关系了。
自我的成长其实也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违背了这些规律,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
心灵成长六个定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
自己其实就是一个人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
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被动参与的,或是由别人的意志而产生的结果,
那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
反而如果是自己选择的,不管结果是快乐还是悲伤,我们都能够感觉我们是在做自己。
但如果我们长期处于被选择或是被做决定,甚至是一个惧怕为自己决定负责的状态,我们就会渐渐的开始放弃自己的意志,宁愿被别人决定,在一个逐渐积蓄痛苦的内心中压抑自我。
定律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存在于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
孩子的内心会告诉孩子,他需要做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其实也都是在反映他内心成长的需要,
一个精神胚胎发育好的孩子,能够拥有极好的感受能力,能够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也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最终也会成为一名极具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人。
但如果在孩童时期,精神胚胎被压制,比如由于大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仅仅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控制并压制孩子的选择空间,也就错过了最利于帮助孩子自我发展的敏感期,让孩子失去了相应的感受与追求渴望的心。
作者:徐鸣皓 我的第九篇日更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