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中国式的家长对于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对于孩子的关注更是非常的全面,从衣食住行到孩子上学、高中分文理科、大学选择专业、学校,毕业找工作,工作后找对对象,结婚,新房装修、孩子的孩子从出生到入托上学又是一轮复习,我们当家长的放不开手,因为我们觉得孩子自己 不能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所以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我们的孩子。结果是有的孩子沿着家长的规划和陪伴,最终成为了父母想成为的样子,但是这样的孩子估计自己遇上重大的选择自己是做不出选择的,因为重大的事情都是父母做主,当然我不是说父母做主不好,我只是想说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我们就放手孩子去做,然后在关键点时候,可以给孩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意见呢,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观点和主张。
孩子从小做作业就一直陪着,是一部分家长喜欢做的事情,因为你不陪孩子就不做作业,什么时候你陪着孩子就开始做,这样陪出来的孩子需要你一直陪到高中毕业,然后大学毕业后还得陪着孩子找工作。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不完需要受到因该有的惩戒,可以不让孩子玩游戏,看电视,吃零食等,小孩子是不希望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失去的。你可以告诉孩子,只要完成作业了,你才可以玩。孩子刚开始一定是哭闹,你要和自己的对象形成统一战线,坚持住,只要孩子觉得哭闹不解决问题,他马上就会完成作业来获得这些权利。如果你经不住孩子10分钟的的哭闹,妥协了,下次孩子就会哭闹10分钟以上,一直哭闹到你屈服为止。所以说和孩子的第一次过招很关键,在此之前,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达成共识,特别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娘隔辈的老人会受不了孩子的哭闹,所以要么取得支持,要么巧妙的回避。
孩子的衣服要逐渐的让孩子自己洗,从洗袜子开始,一点一点的就习惯了。我们帮孩子干自己应该干的家务,大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业紧张,孩子没有时间来干家务,其实孩子字干家务的时候是一种放松和另外一种体验,能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父母照顾自己生活的点滴。
还有就是家长特别喜欢干预孩子的穿衣服的厚薄,带不带雨伞之类的,家长为此煞费苦心,苦口婆心,你越劝,孩子越坚持自己的意见,经常是拂袖而去,不欢而散。我们做家长的可以提醒一下,要下雨了,带把伞,不带伞,下雨了,我也不给你送伞。下一次你也不要刺激孩子,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一唠叨,孩子还是不带伞,何苦呢?我们提醒是尽我们家长的职责,听不听是他的事,一件事一次只提醒一次,类似的事情,只提醒三次,如果孩子不听,会受到现实的教育,如果我们家长正确的话。我们切不可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于事无补,只是放松了自己的心情,苦了孩子。
学会放手,享受自己的生活,太多的关爱是害是溺爱,孩子烦,自己心情不好,家庭不和谐,何苦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