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达已经离去了七年,如果不是时光里的一个无意刺激,任何离去都已经不再被想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40287/7e3cd684c2b4ba7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40287/4e5c83dff82deaa0.jpg)
前天琳达的老公杰克突然给我一封邮件,他说他去年底寄了一个包裹去北京,现在才被退回来,他希望我可以帮他翻译一下包裹上的中文意思。
我看见了包裹,原来他将琳达之前的所有照片寄去北京琳达姐姐家,包裹上写着地址不详。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理由,还是琳达的亲人不想接纳这个已经不存在的痛苦。
杰克已经85岁了,他想在自己清醒的时候处理这些琳达留在夏威夷的痕迹,什么都没有了,唯一的就是她在这些照片里的宿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40287/ea91050744533be9.jpg)
看见这些照片,心情顿时失落成碎片,那些曾经的记忆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放映着。虽然大多数被时光流逝了疏远了,但是这个阵痛确是最真实的提醒。
(一)琳达与莎莎的母女之情
2011年十月,我发现对面的那个店多了一个陌生人,一看就是亚洲人。她向我不停的招手让我过去一下。
原来她想让我帮她看一下店,她去一趟洗手间。她直接与我说中文,看来我们亚洲人的特征太明显了。
得知她是我们公司新的员工,北京人,她与我第一次相识,几分钟之内就将自己全部的故事告诉了我。她是与她老公结婚后移民来美国的,杰克比她大了25岁。
她来了夏威夷,将自己的女儿莎莎也带来了夏威夷,莎莎是一条正宗的京巴犬,因为带莎莎来夏威夷,需要办理检验检疫等手续,等待了一些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40287/50419e757d8e4876.jpg)
因为莎莎,我与琳达瞬间一见如故,这个善良真实的女人,她远嫁美国,离家万里,却没有将自己的狗狗留在北京。她的眼里莎莎是她的唯一的女儿。我是那么爱着我的叮当和奥特曼,因为我要照顾孩子,无奈的将它们二个留在中国。
我们是同事,又是爱狗人士,都是单枪匹马居住在夏威夷。唯一的是她说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我的湖南话常常让她笑过不停。我们的友谊一下子拉近了十年,就好像似曾相识。
莎莎就像我的叮当,我每每还在琳达的楼下,她就知道我来了,它在家里激动不已,坐在门口哼哼不停,琳达一打开门莎莎就狂奔而来。
琳达走了这么久,而莎莎却还活着,我上次见到莎莎是二年前,她的眼里的忧郁自从琳达离去后就没有散去,她似乎永远在等待妈妈回家。
(二)与癌症抗争二年
2011年圣诞节圣诞节之前,琳达突然告诉我,她不参加今年公司举办的圣诞晚会了,她说她要去医院检查做一个小手术,我没有具体过问,我以为是体检.
时间过去了一周她也没有回来上班,还让我替她带了一张医生的证明给公司请假一个月。她没有说自己的病情,只说她身体不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一个月过去了,她还是没有回来上班。她知道瞒不住了,她说她是直肠癌,去年动手术时都不知道是癌症,这次医生打开后就缝上了,已经无法动手术。
我知道这种情况癌症已经扩散了,医生说这种癌症长在直肠壁的外面,通常是十万个人只有一个人有这种情况,而且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案,都是在试着医治。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每一个星期去医院看她一次,看着她慢慢的变瘦和越来越虚弱的样子,我担心她能不能熬过去。
莎莎只能住在家里,每一次杰克带她去医院看琳达,莎莎就像一个孩子躺在琳达的身旁,不停的看着她,莎莎眼里的温顺可以感化任何来探望琳达的朋友。
每一次莎莎离开时,琳达吩咐它要听爸爸的话,莎莎是每次都被杰克强行牵走。它一步一回头,琳达眼泪汪汪,这种无奈每个星期都上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40287/6bda45bab45e5c8e.jpg)
她化疗了一个疗程后,头发没有了。慢慢的肝部开始腹水。我去看她时我还没有显露悲伤,她就首先安慰我,她说我还好好的呢。
她一直配合医生的几个方案,从来没有轻易的显示自己剧痛和化疗带来的后遗症的痛苦,我就在想是不是琳达还不知道这个病已经是最后的挣扎呢?
在医院住了二个月。回家住了一年,琳达这时已经要靠吗啡止痛了。每一个星期护士会去她家里照顾二天,因为杰克那时已经78岁了,只能照看莎莎,他没有精力照看琳达。
(三)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在美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病人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半年左右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有质量的渡过最后生命时光,如果病人家庭可以负担,或者保险公司可以负担的话,医生会建议病人住在临终关怀医院。
我明显感觉到琳达不想去临终关怀医院,是不是这个医院的名字让她明白了生命倒计时?
随着病情的加剧,她需要吗啡止痛的频率越来越快了,而且几乎需要卧床休息了。2012年底,她无奈的住在临终关怀医院。
第一次我去看她时,我就吓了一跳,发现她住的隔壁房间的那个老太太就死了。这个是很正常的,为了不刺激其他病人,医生、护士和家属一般都静悄悄的处理死去的病人,听不到一声哭声和喧闹。
那时琳达看起来精神很好,但是腹部明显隆起,她还可以在医院里散步,我几乎怀疑医生是不是判断错了。
第二个月去看她时,她的精神差了好远,好像行走也没有那么利索了。我去之前都会问她最想吃什么,她每一次都要求我买一些中国餐送给医生和护士。
我与她商量是不是让中国的亲人过来与她聊聊天。她同意了,我与杰克私下找了医生,问好还有几个月生命,因为北京离夏威夷这么远,她的大姐和二姐的旅游签不可能在这里住满半年。
医生说最多三个月。这也在预料之中,只是还要选时间通知亲人过来探望和最后的陪伴是多么悲催的事情,可是别无选择。
因为杰克不能说中文,由我通知了琳达北京的姐姐。她们决定琳达最后那一个月时飞来夏威夷。
第三个月我再见到琳达时,她已经无法下床行走了,病情的变化急转直下,很多时候注射吗啡之后她都在昏睡。有一天去看她时她刚好清醒着,她问我:她什么时候可以回家。
这是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无法给予答案的问题。我强颜欢笑说医生说好了就回家。她没有出声,此刻我们都明白她已经不可能回家了。
她姐姐来看她时,她的病好像突然好了一些,她也没有如医生预期的离去,最后完全失去意识时都还坚持了二个月,2013年七月底的一个晚上她很清醒,硬坚持吃了一点点饭,然后在半夜时昏迷中再也没有醒来。
她没来得及最后回去一趟中国就倒下了,她也没有来得及与莎莎告别。如今15岁的莎莎老得眼睛都浑浊了,可是它的眼里还是等待的神情,莎莎肯定在想她的妈妈是不是回去了中国的家。
人的生命多么短暂,生老病死或许是最平常的离去和死去,我们无法掌控生死,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生死离别,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悲痛的时刻?怎样从这种绝望里回归到现实里呢?
生死问题是人类几年以来一直都在探求的未知,人间有千万种生,却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死。
(四)“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我参加了琳达的追悼会,莎莎茫然的看着琳达的照片,她不知道她的妈妈为何只在照片里。
安葬那天是一个特别晴朗的日子。我悲伤的无意抬头看着墓碑时,我惊讶的说不出来:Until meet you again!
琳达,你在天堂安好,你唯一的牵挂莎莎留在夏威夷陪伴你,她也已经回不去了。就像你的墓志铭说的:直到你们再次遇见。
一定会的。莎莎、还有每一个你爱着的亲人朋友。
“闲坐悲君也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时间过去了七年,你的莎莎还在,杰克还记挂着你,85岁的他还没有忘记将你的全部照片寄回你北京的姐姐家。
85岁的爱情已经无需用语言来衡量了。他已经将莎莎当成了琳达。
你就好好的在那边吧,until we meet you again!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