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有趣的推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后半句仓库"
以《头脑特工队》里记忆球储藏的模式进行了创作,最后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很新颖的同时,也确实很戳心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说话越来越喜欢只说一半
越来越懒得对出口的第一句话做解释
越来越羞于去表达自己真正的所想
而是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话语渐渐地归到后半句的范畴,让它渐渐地无声无息
最后进入"后半句仓库"
文章里一共总结了四种不同原因而产生的"后半句"
第一种,是羞于表达而深藏于心的表白
"我爱你"
"我喜欢你"
"我想和你在一起"
诸如此类,是只能紧紧埋在心口
只能在每一次的陪伴,安慰
只能在无数次鼓起勇气却答非所问时
一次又一次被送回仓库的真实情感

第二种,是亲人间永远最深沉的爱意
"我知道了,您别操心了"——您的操心让我很幸福,谢谢
"你最好永远别回来"——别离开得太远,不然我会找不到你
"你还知道回来,直接住外面不是更好"——回来就好,我很担心你
"你要照顾好自己,别让父母瞎操心"——你那么辛苦,爸妈看了很心疼
以及,碍于面子,还未说出口的道歉
"快出来吃饭,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对不起,妈妈知道误会你了
"我下次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第三种,是因为被打断而未能说出口的解释
"我真的没有…………"
"我不听!!"

所以那句还未出口的"真相"最终归属仓库,或许有一天它会被有幸取走,解除误会
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再说出口,误会永远存在
又或许,它已经不需要再说出口,因为那个人再也听不到了
第四种,是所谓的鸡汤谎言

有多少人相信了所谓的鸡汤,成功学,从那些千分之一的个例中找到了看似共性的自信
从而盲目的遵从
毒鸡汤之所以"毒",大概就是因为后半句一语中的道破了现实
使鸡汤被现实打败
然而人们大多时候往往只想听前半句,后半句怎样,好像无关紧要
人呐,在这社会中浮沉久了
经历了烟火俗世的熏染
说话越来越喜欢拐个弯儿
越来越喜欢用一些"新造词"
越来越喜欢用一些看似文雅的表达
来显得自己的话有深度,有高度,有意境
越来越喜欢让人去猜
纵使心中百转千回,出口依然拒人千里
儿时
哭就是哭
笑就是笑
不要就是不要
喜欢就是喜欢
不喜欢便是不喜欢
如今却越来越喜欢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明明只是一句话呀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后半句仓库",或多或少
如果可以,时不时的去仓库走走吧,适当的清一下仓
让那些经久未暗的"后半句"适时出仓吧
别等到迫不得已出仓时,才发现,对方再也听不到
别让未出口的"后半句",成为自己永远的遗憾
【说在最后】"后半句仓库"概念来自微信公众号"GQ实验室",一个很有趣很有创意的公众号,想看全文的朋友可以直接去公众号看(这绝对不是广告,真的是因为好,所以才推荐的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