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表情非常郁闷、语调特别沉痛地,推荐我看一篇高知们爱玩的App里的一篇写实文。
我后上桌的,正吃饭呢,啃着热到火锅汤里的玉米段。
虽然诧异于他极少这样的神态及表现,但也没急于打开——其实我正在看贾乃亮的《推手》②,舍不得关罢了:
“先简单告诉我一下:啥内容?”
“我都看害怕了,你看看吧,你知道杨永信吗?”
“唔……唔?哦!我好像知道这个名字啊!再提示?”
“电击,戒网瘾……”
“知道了,知道了! 我说我知道这个名字嘛,一时想不起来了。”
“你看看,看看,太吓人了!”
“好的,我这就看。”
……

其实不看我也知道了——儿子的恐惧来自哪里,以前就看过,知道关于被电击戒网瘾,有多么法西斯多么小日本多么惨无人道!
“妈,不是的,我说的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那我也知道,就是一些家长是把孩子骗进那地方的——儿子,别害怕!我跟你爸肯定不会那样干哒(没正形不是一天两天,不分儿子老子的疯婆子)”
他又没网瘾,只是休息时也跟同学同事玩玩游戏。我嘻嘻哈哈闹,是为了化解儿子的忧伤,这孩子跟我一样忧国忧民的,吃着白菜爱操心白粉的价格。估计看完阴暗面也心存阴影了!
靠!忍不住心里骂。
然后看推荐的文(附简书链接补充②这样的家长才是精神病!!!)
于是我又一次知道了那个可恶的杨有多么可恨——他何止是蹂躏、残害了那些被父母亲人送进去“治疗”的所谓上瘾有病的孩子 !我儿子现在知情后的恐惧担忧消极也是他造成的啊!
他会让亲人之间失去亲情和信任,这是违逆人性的反人类罪行啊,不算扣大帽子!我直接用意念宣判他下地狱得了→_→如果我有超能力。
不过冷静下来,我觉得杨在那开这种“学校”(不要玷污了这个神圣的名词!),也是“愿者上钩”啊!人家不是冲进你家屋子扯领子把你孩子拽出去就带到13号室“用刑”!

以前就知道13是个西方有些国家忌讳的不吉利数字,原来在这验证了!跟十八层地狱有油锅一样可怕——多少没被折磨死的孩子,都成年了一提十三号室还流泪哆嗦,带有阴影和抹拭不去的应激反应!而这,恰恰是杨他们引以为傲的“治疗效果”!
有些变态的父母,亲手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进这人间地狱,孩子们在一系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之后,学会了顺从、苟活、演戏、下跪装乖巧——可这就是父母想要的结果么?
当初高喊“大东亚共荣”的日寇侵华后,借助汉奸就是想利用这样的手段把中国百姓修理成“良民”的,孩子们最信任的父母都成了勾结恶人把自己骗进13号室的汉奸,试问最后这个孩子不变态,仍能往好成长→_→还可能?!




“只有敬怕的,没有打压怕了、真的从心里服气的”!抗战都胜利了——你别管抗战神剧怎么办,裤裆里到底能不能藏手雷!就说小日本后来投降没投降! 投降了吧?
同情孩子们的同时,还是想说,就算孩子网瘾了,怪孩子?没有一个小孩是天生的娘肚子爬出来直接奔电脑手机去的!那么让孩子染上“网瘾”的,是什么,又是谁呢......
我看,该送进去的是那些孩子的家长!看看上面那些动态图片,想想亲骨肉的黄金腿随时都给“恩人”跪下,被这样虐——你心疼不疼!

小时候跟别人打架了,你知道“护犊子”冲人家嚷嚷,心狠手辣的你看孩子不服你管了,就不惜动用各种各样手段“驯服”他(她),不说别的,当初你老子若这样对你,你愿不愿意?!
人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从网瘾学校出来的你的孩子,对你举刀相向、打你、离家出走,请你跪下认罪吧!“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是我们这样的妈,不是送子遭罪的你!
并不是所有的上网现象都被称为“网瘾”,试想,我们年轻的时候,包括现在对网络(比如对简书),是否也有所痴迷?如果家长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老师对此进行正确的疏导,会大大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家长要反问自己的教育是否得当,自己是否有做到为人父母应有的教育和陪伴,不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么!?
事情出了,不应急于逆向施教,这会使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掌握适当的方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与教育。
儿子看完只是表情严肃,对失去人性的畜生的恐惧,对人与人(尤其亲人间)信任产生危机。或许他暗自庆幸自己多么幸福,又担心有一天我们也老糊涂了……啥都干得出来。
而我看完,简直气死我了!因为活着出来的那孩子血淋淋的控诉(见补充②)——有些家长就是把青春期不听话不服管的孩子送进来了!哪里仅仅是戒网瘾!
譬如:两口子闹离婚,老婆把老公骗进去(像送精神病院),电击疗法之后,老公成了乖宝宝!(简书姐妹们,高招儿哦→_→学会没?!)
我也不编辑了,这里说完,一会儿原文端上(太长,另发了一篇《这样的家长才是精神病》☞同一篇文章,链接两次,方便您点击进入!)。
累的胆小的看到这不用继续看了,不累的不怕闹心的看看,但愿没人给屏蔽进私密——
先摘发系列短的及普及一下常识:
对于网瘾问题,你怎么看?
关于“网瘾",似乎从互联网普及到中国开始就一直伴随到




只想骂人。这个孩子如果没死,回来杀他爹我一点不意外!不同情他(爹)!
真的有网瘾,这样法西斯般虐治还则罢了(无奈啊)。不对症的也这样对待,或许就是人间炼狱了!
真相如何,不好多说,有图则真相?单从父母的人性,母爱的角度——看看,作为家长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去遭受日本鬼子一样的魔手惩(蹂)罚(躏)么?你真的忍心么?你不爱他(她)么?你的孩子,亲生的么?不是说“人心都是肉长得”吗?
“网瘾电击疗法”是由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杨永信开创,借鉴“电刺激厌恶治疗”的原理,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让1~5毫安(实为10毫安及以上)的电流通过脑部,将被治疗者的过度上网行为与电刺激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戒治网瘾的方法。
涨知识
电刺激厌恶治疗(aversion therapy),是通过负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给予一定的刺激,使患者产生痛苦的厌恶反应,如给予电刺激、药物催吐等,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最终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行为。
电刺激厌恶疗法,就是将被治疗者的不良行为与电刺激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旦这一不良行为出现就予以电刺激,使被治疗者产生厌恶体验。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变态行为等。
治疗争议
2009年5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文爆料杨永信的“电击治疗网瘾”后,争议的声音便纷至沓来、此起彼伏。网瘾是否可被视作精神疾病?网瘾少年的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犯?这些问题都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东方早报记者报道:面对外界对网戒中心“电击”治疗侵犯孩子人权的强烈指责,很多家长激动地回应说:“宁愿送到这里‘电击’,也比让他走进牢房要强!”
一些家长说,卫生部和外界并不理解他们的“绝望”和“无助”。在他们看来,“电击治疗法”并没有什么不安全,且效果非常地好,这也是他们无法理解卫生部叫停通知的原因。
与网络舆论一边倒地对这则“叫停通知”表示支持声音不同的是,仍在“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陪护孩子一起治疗的几百名家长中的不少人则态度完全相反,他们对“叫停通知”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些愤怒。“谁能治孩子谁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一名家长激动地说。
“受益”家长们表示,如果给一个健康的孩子打针,我们说是摧残孩子,如果给一个有病的孩子打针,还是摧残吗?如果说治疗有痛苦,短暂的痛苦能换来孩子终生的幸福和家庭的安逸,难道不值吗?
什么是权益?最大的权益就是生存权。不管大家怎么争论,安全有效说明一切,五年多的实践,3000多例网瘾孩子足可以证明。
疗法现状
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对近期各地出现的“网瘾电击疗法”做出暂不宜应用于临床的研究结论,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
针对近来,广受社会关注的“醒脑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就该诊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
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卫生部要求各地根据专家讨论意见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停止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网瘾的界定——症状标准:
1 、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
2 、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3、 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4、 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 、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6、 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严重程度标准
由于上网,明显影响与家人或朋友的关系,或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或有旷课、逃学、打架斗殴等违反法律、法规或校规的行为。
病程标准:3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并非继发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物质依赖。
官方质疑
目前我国卫生部已经叫停有关电击疗法,称其安全性并未得到验证,电击治疗网瘾极有可能对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危害。
非科学性
杨永信所使用的“网瘾电击疗法”实际上是:有电击的强烈刺痛感,在强烈身体不适的感觉下施以洗脑式的语言引导,在受害者精神及其不稳定的状况下,对其进行行为诱导,其方法具有强制性,并有害于身心健康。
此行为与刑罚有相同之处,强迫人惧怕此行为带来的伤害,而害怕网络,长期实施的话导致人精神崩溃等一系列的精神问题,青少年多半会产生童年阴影,导致不健康成长,为青少年的未来埋下祸根。
正确引导
那么涉及面相对较广的电脑网瘾该如何戒除呢?
以下方法整理自ZH:
1、让自己无法接触网络;
2、让他人监督;
3、换一种生活方式,去做不同的事情,保持心里的平静。
最后一种方式才是最根本的,长期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电脑的人,一定要走出室内,好好地去做不同的事情,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享受不同的生活乐趣。
不要觉得戒网瘾很难,其实,只要你愿意,从下一秒开始你就可以不玩游戏了,毕竟,没有人拿刀逼着你让你玩游戏。所以,放松心情,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手机、电脑游戏就好比是一块儿“生铁”,它本身并没有吸引力,之所以能够吸引你,只是因为你自己变成了“磁铁”,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主动靠过去了而已。
想要不被吸引也很简单,让自己“消磁”就行了。而下决心改变和享受生活的过程,就是“消磁”的过程。
网络只是你生活的“调味剂”,不要让网络成为你生活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