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第五章:教学管理,其中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问题21:我能够基于自身的研究和经验,提炼出个人的教学理念吗?
问题22:我能否清楚认识到,提高学生学生成绩和持续提升教学水平是我的首要任务?
问题23:我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观摩教学上了吗?
问题25:我在教学观摩后立即给教师反馈吗?
来到师大附校我从原来的政教工作转型教学,是个很大的挑战,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但这也是一个好的契机,正因为从零开始,我得以架构整个教学体系。在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实践和师生们座谈、和部分家长的深入交流,探索出适合师大附校教育理念“育人自育”。
一、提出背景:
安师大附校是肥东县政府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的一所新校,起点高,规划科学前卫。学校充分依托高校资源和集团优势,引进一批富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业务精湛、充满朝气、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和优秀教师。优秀的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理念,也更渴望自身的提升,更愿意投入教学尝试。我校学生父母大都是外出务工人员,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加之自身教育受限,也难有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也缺少自我的管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内涵
“育人自育”即:教师通过“教生.育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教师“教生.育生”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能达成“主动学习、独立探索、终身成长”的目标。
三、推进过程
尽管我们比较早的确立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可是怎么实施?仍然是一片空白。合肥行知校长袁方正分享过一句经验:不要等方案成熟了才去做,压根就没有完美的方案。我深以为然。既然是一所新的学校、新的学生、新的老师,而我也是新的转型,一切只有做了才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更利于学校的发展,更利于达成教学理念。这一年半以来,零零碎碎地进行了很多尝试,走了些弯路,也受到过一些质疑,但好在还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预期和百姓评价。
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双减”政策,政府之重视、力度之大是我们不曾预见,当然这也可以看出政府对减轻家长学生负担,对校外机构乱象管控的决心。依靠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依靠学生大量涮题堆积出来的“血汗”分数,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升教学成绩,深深困扰着我。那段时间,我深受困扰,常常夜不能寐,我深知对于一所新校,生死存亡就在这三年,如果我们的第一届学生没有好的成绩,如果近三年我们的教学管理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那学校将会很难再生存下去。
“句句夜深得,心从天外归。”2021年学期末,我忽然明白其实教学成绩提升的核心,无非就是要提升教师、提质课堂和提力团队,这些做好了结果自然是学生有好的成绩。明确了核心工作,什么都好做起来,我开始拟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行事历。当领导和老师们在学期末就看到我未来一个学期细化到每一周的工作,都非常惊讶,或许也有少许的怀疑。只有我自己懂得,我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为了吸人眼球。
四、工作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