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之我思

作者: 我的笔名叫乘凉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50 被阅读6次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真是太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在上映之后那段时间里,“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不仅是朋友圈里刷爆了,就连学校各种宣讲会的老师结尾也喜欢来那这么一句“只问真心,无问西东”。这种讨论电影的氛围是极好的,或许偶有跟风的嫌疑,但是大部分人在说出“无问西东”四个字之后,内心都会在那么一瞬间浮动着自己是否真诚的面对生活的问号吧。从这个方面来说,《无问西东》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想表达的主题在观众心里发了芽,换句话说就是《无问西东》完成了电影艺术的再创造。

豆瓣论坛截至目前显示一共有3969000个人看过这部电影,其中361088个人进行了电影评分,有88000观众用影评的方式借以抒发自己的观影感受,还有55万人标注了想看这部电影,并且创造了15万的话题讨论量。在没有参考其他论坛数据下,这些数字还在延续,可想而知有多少数以千计的潜在观影人了。所以无论是在电影放映的那段时间里席卷而来的“无问西东”的生活氛围,还是在电影放映10个月以来的数据统计,都显然论证了《无问西东》的成功。

电影的成功自然是值得赞美的一件事情,但是伴随着电影而来的讨论是什么,以及这些讨论产生的意义,也是值得去思考的。讨论内容,无外乎是观影的感受,电影想表达的主题,电影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细节的构造手法等等。这些讨论都是有意义的,一部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来回讨论中不断的升华,同样观影人也在参与到这些讨论中持续获得新的感受。

有趣的现象是电影讨论的情感倾向两级分化很明显。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认为电影浪漫、好看、能感受到那歌颂的青春,借用网友绵绵的话来讲就是,“泰戈尔是浪漫的,西南联大是浪漫的,晃晃叔叔是浪漫的,静坐听雨是浪漫的,被银杏叶包裹的雪花膏是浪漫的”;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则认为,电影四个时空线没有有效的交叉起来,刻意的剪辑的镜头加上疏忽的逻辑漏洞,以至于故事没讲好,抒情过度了。

观影之后,我心里的感觉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太多,而采用四个时空转换的蒙太奇构造手法还不够成熟,才导致整个故事在叙述上有许多漏洞。但是从民国的清华学堂,抗战的西南联大,到文革前夕的清华大学,再到现代的清华大学,四代人的故事穿梭百年,交汇在了一起;且不说这时长138分钟的电影想要囊括中国近代史的全部,哪怕它只是想描写某一部分的社会缩影也是极其之困难的。因为这一个世纪,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这是动荡不安的一百年,也是迷茫的一百年,是探索的一百年。因此我赞同影评人杨时旸的看法:《无问西东》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归纳为烂片,因为导演毕竟在努力突破一些东西,但也绝不可能被称为佳作,因为我们不应该对那些如此明显的技术性问题和并不高级的情感渲染方式视而不见。

的确如此,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在主题表达上还是故事呈现手法上,都需要经得起时间和人们的反复推敲;退而求其次的好的电影,则允许存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争议;而无人问津的电影才是烂片。现在就《无问西东》的实际情况来看,它还不至于打上烂片的烙印。

但是电影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印象最深刻就是部分情节的逻辑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有为加快故事发展,刻意引发矛盾的嫌疑。比如陈鹏因为看见了李想碰了王敏佳的手,不假思索的便有了永不相见的念头。即使六十年代男女交往比较保守,但是以三人深厚感情的基础来说,这误会产生的铺垫不够,没有层层递进,情感爆发就显得突兀了。其次,就是为了一些想表达的东西,硬生生插了一些和主题不太协调的情节。这个地方就不得不提,老师和师母这个片段了。老师和师母的出现没有问题,引出被批斗的情节也没错,可是既然安排了这样一个关键的戏份,为什么不赋予人物更完整的人格和情节呢?看完之后,会有老师为何如此厌烦师母的疑问?一句没交代清楚的不爱了是不够引发冲突的。“孤坟葬着未亡者,枯井跳下活死人”这么厚重的一笔,起因和收场都有点墨色不够的感觉,不仅对这个桥段想要表现的人性之劣性意犹未尽,又与整部电影想要说明的生命只问真心稍有不搭。

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电影的瑕疵,不过同样也可以看出导演李芳芳想让故事有转折、主题更丰富、电影更好看的努力。我想在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中,她遭遇了很多困难,但这部电影最后掀起了一股只问真心的热潮更是不容置疑的。而这股热潮能够久居不退,也正是因为《无问西东》里四个故事都紧紧围绕着一种精神在讲述,这种精神就是经历风雨飘摇不变的清华精神——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故事的主人公是吴岭澜,他努力读书,文科成绩卓越,外文和文学都是满分,但是理科成绩却是不理想,物理成绩更是不及格。成绩榜上的不列让他窘迫,而在理工科才是实业、才有价值的社会价值观面前,更是让他陷入迷茫。直到泰戈尔来到清华园,吴岭澜看见站在泰戈尔身边的先生们从容自信的目光,才让他恍然大悟,那《爱者之贻》的诗声也赋予他面对自己的勇气,真实做自己,迎接命运的安排,无问西东。即使这个故事在电影一瞬而过,还是夹在中间,但是它是所有故事的开始。

吴岭澜成为西南联大的先生,第二个故事开始了。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做沈光耀的青年,是第二个故事的主角。他出生富庶之家,父母对他的期望是能够好好享受生活,而不是参与政治、追名逐利,更不可投身参军。可是在炮火声中,面对国家危亡,他又怎能无动于衷?在日军飞机无休止的轰炸中,他看见自己的老师依旧饱含深情地朗诵着泰戈尔诗歌,这般从容与谈定鼓舞了他,沈光耀在犹豫不决中弃笔从戎。参军之后,他还开着战机为孤儿和难民投下食物,为他们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我想,沈光耀虽然最后战死沙场,但是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那批被解救的孤儿中,有一个叫陈鹏,他也是第三个故事的主角之一。沈光耀没有想到自己投下的食物,会帮助陈鹏生存下来,这个后来参与原子弹研发工作的陈鹏。故事主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主人公是陈鹏、王敏佳、还有李想。三个人是好朋友,因为抱负和性格的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与第四个故事有直接联系的是李想。他费尽心思想去支边,甚至不惜背叛朋友王敏佳。虽然李想如愿以偿地前去支边,但是面对王敏佳的孤坟,面对陈鹏的责问,却让他内疚了一生,直到最后,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不过他救赎了自己,他在遭遇暴风雪后的抉择,帮助了他人存活。

这个人,就是张果果,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原来李想当年留下食物独自寻找搜救队,救助的是张果果的父母。在这个故事里,张果果面对商场的尔虞我诈,最终在听了李想救助自己父母的无私故事后,欣然保住了自己的赤子之心,也帮助了四胞胎。

电影的故事在这里结束了,但是电影传达的精神还在流传。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有还有勇气前来?”这是电影的诘问?是对吴岭澜是否随大流选择实科的诘问?是对沈光耀是否参加空军的诘问?是对李想是否留下所有食物独自寻找求救的诘问?是对张果果是否继续抚养四胞胎的诘问?是对我们的诘问,是对生命中所有两难选择的灵魂拷问。在时代的洪流中,渺小的我们该怎样选择呢?电影用巧妙的构思,用四代人不同的故事,诠释着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生命的珍贵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就在面对两难境遇时,永远对自己真实。

相关文章

  • 《无问西东》之我思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真是太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在上映之后那段时间里,“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不...

  • 那些《无问西东》教给我们的教育,您悟到了吗?

    只问自由,无问西东; 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只问盛放,无问西东; 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清华...

  •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无畏世俗 无问西东,听从内心 无问西东,行之所行 真实、真心,活在当下的我们,该如何抉择 不问功名利禄,...

  •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 电影《无问西东》上影,片名就引起了我的好奇,百度后了解,《无问西东...

  •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简析《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片名取自192...

  • 日有所得20190314

    静坐听雨,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 《无问西东》: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我曾经无数次站在人群中央,看着陌生的他与她,看着他们脸上或欢喜、或深沉、或忧郁、或惆怅的面容,看着他们或快步前行,...

  • 2018-02-06

    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 西东无问,无问西东。

    文/遥途 无问西东。 陆陆续续听说这个电影也有几年,跟它同时拍的一代宗师都上映了,今年它才上映。 看之前就怕自己哭...

  • 《无问西东》无问西东

    “人的一生怎样过才能充盈自己的内心而不虚无?” “真实!” 《无问西东》里,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问梅贻琦老师,真实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问西东》之我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g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