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篇文章,介绍如何用目标激励让孩子改掉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
有朋友留言说,自己也尝试过积分表,但是效果不佳。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31891/47d979b4c855b772.png)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激励的重要性,也尝试去做,但没有正确的运用。
一次只做一件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看到孩子不睡觉、不起床、不好好吃饭、不学习就急得了不得。每次做计划、设定目标,巴不得把所有事情的都塞进去。
贪多嚼不烂,这其实是最简单的道理。小孩子本来自控力、耐心就有限。一下子加这么多任务,分分钟激起反抗的心理。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也完成不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不得。一个月设定一个习惯就好了。
计划太复杂
小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全,理解能力有限。比如起床,有的家长设定为必须七点起,三分钟穿好衣服,两分钟穿好裤子;星期一穿什么?星期二穿什么?出太阳穿什么?下雨穿什么?穿好衣服后怎么叠被子?叠好被子放哪里?
其实完全没必要,我都是叫醒孩子,告诉他今天天冷,得穿一件保暖和一件外套;十分钟内穿好出来,我就陪着玩五分钟游戏,其他事儿他自己看着办就好了。
把一个目标简单地分为3到5项就行了。既方便执行,也不至于让他产生畏难情绪。
要求太高
不能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在饭桌上坐不住、左晃右动,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行为,跟有没有家教没有多大关系。
把孩子的行为限定的太死,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惧怕的心理,从而自卑自闭。对于一些很烦人、但是不严重的问题,可以不予理会。
不讲原则
刚才说了,对一些不严重的行为可以不予理会。但对不能忍受的问题,必须立刻坚决制止。孩子把自己爱吃的菜扒拉到边上霸占着不放手,随便伸手在菜里抓东西吃等等就会被我请下桌,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反思。
放心,一顿不吃没事儿,不能害怕他吃不上饭就不予惩罚。制定了规则就要遵守。
奖励没到位
做了计划,到了该奖励的时候,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兑现;又或者是设定的奖励太简单,没有吸引力。孩子刚开始很配合、很积极、很新鲜,过两天就没劲了。
有了承诺,就一定要做到,失信一次就很难坚持下去。如果承诺不得以改变,就一定要用其他的方式补偿回来。
滥用积分表
有的家长一看积分表有效果,就开始每样事情都用积分表。一面墙上贴着好几张积分表,看着就头大。同一个方法用多了就疲了,产生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要威胁孩子,说什么你做不到我就给你减分。另外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插手,只需告诉他标准,适当提醒,让他自己选择去做就行。做得好与坏都要坦然接受,只需忠实的记录他的行为就好,根据最终结果和约定的标准决定是否奖励,如不能奖励,和他再详细找原因。
我是小结
一个简单的积分表,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含了许多的道理。对孩子是如此,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