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发表在崇文门教会刊物上的一篇稿子,重新编辑后发表在知乎上,与广大基督徒朋友与慕道朋友们分享。欢迎自由转载。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 11:29”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爱从来就是不容易做到的。爱和喜欢的区别在于,喜欢是一种愉悦自我的情绪,而爱却是忍受患难。如果爱情就是和自己喜欢的异性欢欢喜喜的朝夕相守而已,那么这么容易做到的事情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呢?
沟通学立论的基础就是解决人际交往中沟通不畅的问题,因为人际关系的压力是现代人生活中最根本的压力来源。我们每个弟兄姊妹都生活在世俗社会关系当中,也一样面临同所有人一样的各类人际关系问题:夫妻关系问题、同事关系问题、上下级关系问题等等等等。每每遇到人际间的误解、矛盾、争执,我们的心中就会无比烦躁。毁掉一段关系易如反掌,而修复一段关系却难上加难。夫妻关系尤为如此。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现在社会离婚现象普遍。几乎所有离婚后的人在向别人解释他们做出分手决定的原因时,都会指向对方的各种不好无法忍受。离婚的尚且如此,不知道还有多少没有离婚却深陷于夫妻生活的矛盾和争吵当中的人,心中怀着的早已不是当初热恋时的那份爱情,而是对对方深深的不满和抱怨,甚至怨恨。
为何很多夫妻会由当初的彼此深深吸引走到了如此地步?其实都是由生活中一点点小小的不满和争执积累起来,最终爆发为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不爱我”、“她不考虑我的感受”貌似是男女双方感受最深的两句抱怨。男性需要理解,女性需要爱,这是太多婚姻书籍中早已阐明的观点。丈夫希望妻子懂得他心中一切所想,而妻子希望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两人的感情世界中,没有一丝分心。但是拥有如此要求的丈夫和妻子全都错了,因为他们索要的东西并不是爱,或者说,向对方索要各种形式的“爱”这一行为,并不是爱 ,而是自私。建立在自私上的婚姻岂可长久?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从哥林多前书中对爱的定义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们能看到,爱不是享福,而是受苦,不是为了幸福的短暂受苦,而是长久的受苦,不仅没有回报,而且没有尽头。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这些子女的爱,以及我们对我们自己孩子的爱,何尝不是如此?耶稣对世人的爱,更何尝不是如此?但当我们身处蒙神祝福的夫妻关系当中,却因对方不是自己的血缘至亲而将彼此的关系置于同父母的关系甚至同子女的关系之下,殊不知我们的配偶曾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神最初设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岂不是大错特错?

爱是不求自己的好处,不计较别人的恶。但是婚姻中,有多少矛盾的产生,都是源自“他不理解我”、“她不关心我”这样因为自己无法从对方那得到的理解和关心而产生的?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真正按照圣经的意思去实践爱的话,就不该要求自己的另一半为自己付出,相反,还要包容对方对自己的伤害!虽然听上去很难,但是试想,如果夫妻双方都能如此,那么将会有多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化于无形?而夫妻双方能够从婚姻关系当中收获的耐心和包容的修炼,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将会何等宝贵?能够做到这样的夫妻,他们养育的孩子,一定也会拥有忍耐、宽容的美好品德,也更能学会如何去爱。
虽然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就是对婚姻的祝福,但是圣经通篇没有一句说道“婚姻和爱情是带来幸福的钥匙”。相反,有福的人唯一的标准是寻求神。拥有神的人就会有幸福。婚姻幸福的答案是神,神才是为婚姻带来幸福的钥匙。想要在婚姻中拥有幸福,首先要在婚姻中拥有神。
爱就是上帝本身,如果不认识上帝,只想着自己的好处,迷恋自己喜爱的人,这种感情,并不是圣经中定义的爱,这只是爱自己,而这种“爱”,注定会带来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