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晰地记得,2019年1月24日,景区被史无前例地摁下了暂停键。
他是当地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公司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当地第一家民营旅行社。这些年来,他见证了景区从恢复重建到被评为全国5A级风景区的全部历程,得益于其用心经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已有员工近50名。
正是春节长假来临之际,公司旅游订单已饱和,所有员工集结,处于紧张待命之中。原本以为景区关闭只是暂时的,过了春节应该会恢复,可过了元宵节,丝毫没有恢复的迹象。
那段日子,他天天盯着疫情动态报道,从各方面信息看,全国乃至全球的情况不容乐观,疫情何时结束?景区会关多久?谁也回答不了。
他开始慌了!旅游业重创,公司难以为继,员工怎么办?50号人,基本生活保障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裁员?员工大多是外地的,很多地方已有家难回,拖儿带女的让他们怎么办?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他做出了决定:不裁员,抱团取暖。大不了卖房,撑上个一年半载,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那天,他把员工召集在一起,策划自救方案。他带领一批员工深入水产码头及各大海鲜冷冻厂,寻找好的海鲜货源和供应链,利用多年来建立的人脉关系及尚未中断的物流,开辟线上销售渠道。
他妻子也是公司中的一员,带领一批员工做传统美食、搜集附近的农副产品,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卖产品、带土货。
他对员工的唯一要求是:严把质量关!既使做微商,也是以公司员工的名义,公司一定会恢复正常经营,千万不能影响了声誉得不偿失。
3月1日,他在朋友圈发了两条动态,一条是卖带鱼,一条是推荐员工现做现卖的当地小吃“食饼筒”。小有名气的旅行社经理开始成为一名微商。
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员工非常努力,他们都清楚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他们必须为生活、为家人拼尽全力。
他们凌晨四点去码头找货源;学做美食、学做文案、学抖音直播;根据客户需要及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商品;为省成本自己送货,对街道小区了如指掌……
天道酬勤。他们的产品日益丰富,海鲜品种应有尽有;手工美食涵盖烘焙、饮品、酱类、腌制品;从附近地区搜好货,面条、手工豆腐、水果、炒货……都上过他们的“货架”。
他们的客户遍布五湖四海,吃货群人数增加到800多,抖音客户点赞无数……
但是,由于缺少拿货经验,及既要保证商品质量,又要在同质化竞争中有价格优势,他们的商品利润菲薄,只能作为公司日常的运营开支。
终于传来一个个好消息,5月,景区自然景点对外开放;6月,所有寺院有序开放,游客数量逐渐增加,他们看到了希望。

“跨省游即将恢复,我们已经准备就绪,
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这是7月14日他在朋友圈发的动态内容,因为那天官宣了:7月20日起,旅行社可接待跨省旅游团队。终于,他们熬过了旅游业的至冷期。
晚上,他带着几瓶啤酒独自来到海边,这位在海边长大,有着如磐石般坚强性子的男子汉流泪了,半年来经历的彷徨与无奈、艰难与心酸历历在目。
他的员工为了拿到好货,硬是在寒风中从子夜站到日出;因为客户不满意枇杷质量,拿起电话对着一位女员工骂了足足30分钟,女员工为了不让客户退货,一个劲赔礼道歉,为了区区100元钱低声下气,受尽委屈;一位员工为了熬牛肉酱烫到了手,即刻起了两个大水泡,火烧火燎地痛,但她涂了点药,戴上手套继续咬牙坚持;女员工个个都化身搬运工走街串巷……
生活,容不下矫情,他们在自己原本陌生的领域使着劲。而他,已经拿房子做抵押,从银行贷了60万元,他对妻子说,我们再怎样难,也比这些员工好过,员工的工资一分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拖。
此刻,月光照耀着海面,沙滩上白色的贝壳发出奇异的亮光,海水异常平静,呜咽着拍打着海面,他脚下的礁石沉默不语,却在黑幕下显露出魔幻的魅影,微风拂面,月朗星稀……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心存希望,自强不息,总会拨开云雾见天明,总会等到最美的风景,因为人间,值得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