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我爱读书
读书,记录,成长|我的读书周复盘(7.6-7.12)

读书,记录,成长|我的读书周复盘(7.6-7.12)

作者: 奔跑的一恒 | 来源:发表于2020-07-13 15:38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必须写

我才发现原来的读书习惯是错的。

前段时间,听粥佐罗、阿何的写作课,都在强调输出的重要性。

后来自己也尝试去写公众号文章,然后就发现自己的匮乏,不仅仅是素材输入的匮乏,更是思维能力、输出能力的匮乏。

构思很长时间才勉强堆砌出一篇文章,结果反响平平,很快就弄得自己忍不住要偃旗息鼓,没有了动力。

于是才发现,阅读输入固然重要,思考和输出同样举足轻重。

输入就像到市场买了一大堆食料,米、面、蔬菜、香辛料、油盐酱醋等等,思考能力则是烹饪的手段和经验,输出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或者令人望而却步的饭菜。

这其中最重要的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能力是不能靠输入培养出是来的,必须要靠输出。通过输出的锻炼,以及对输出后所得到的反馈的反思,才能不断精进自己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表达机器的核心引擎,这个核心必须要靠持久、大量,不断反思的输出来打磨。

再后来,看到简书上一篇复盘文章,更坚定了我的这一认识。

那位令人敬佩的作者坚持每天读一本书和写一篇书评,不但增加了输入积累,而且锻炼了思考和输出能力,输出的质量越来越高,最后转化为收入和影响力的提升。

受其鼓舞,我也下定决心,要坚持写读书笔记。

读写复盘

我给自己定了一周四本书的目标。

这四本书分别是:《秋叶写作七堂课》,《故事工程》,《逻辑思维》和《人生十二法则》。两本写作相关,一本思考相关,一篇心理学的。

本来打算可以一天读完一本,然后半天左右写读书笔记,差不多一天半完成输入输出整个过程。

结果发现这个目标有点艰难,毕竟刚起步,基础还不牢靠,想要速度和质量兼备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于是就自觉调整难度,决定先读完《秋叶写作七堂课》和《人生十二法则》。

就连这个目标,也有些吃力,《秋叶写作七堂课》用了两天多才读完,然后又花了一天多一点写了读书笔记,紧接着就赶紧读起《人生十二法则》。

秋叶老师的书是好读的,思路清晰,框架已经都给出了,可操作性很强,感觉收获挺大。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把之前听了一遍的《围城》的一些感想用框架思维的方法写成一篇读书笔记,既是一次输出也是一次对秋叶老师方法的实践。同时又用书里面的方法复盘了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框架,也算是作为一次实践练习。

把《秋叶写作七堂课》的读书笔记写完,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人生十二法则》的阅读。

原以为这本书会容易些,毕竟属于观点类的,用“观点——论据——论证——感悟”这样的框架,应该很容易就完成阅读和笔记。

谁知,我还是陷进先入为主的陷阱。

虽然作者是分成十二个主题来表达他的思想的,但每个主题的表述又有些跳跃和松散,并没有十分明确和集中的结构。

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不得不细致阅读每个主题中的大部分内容,然后才能真正把握他所表达的思想。

就像是十二个颜色不同的珠宝盒,里面装着各样的珍珠,如果不把珍珠捡起来,只是把盒子拿走的话,那真是暴殄天物了。

虽然费点力气,但最后还是完成了,居然还比《秋叶写作七堂课》还快了点!

还得感谢秋叶的框架思维,边读边用框架概括内容,读完之后再择取内容补充框架,修饰整理就直接完成了笔记。

在读《人生十二法则》的过程中对痛苦和意义的有关论述起了兴趣,于是就把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插队拿来阅读了,目前正在进行中。

总结

迈出了第一步,目标就不远了。

秋叶老师说过,别人交给你的是方法,你只有通过练习、练习,再练习来持续运用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乔丹·彼得森老师说了“精准注视,径直前行”。

所以,明确目标,持续练习,专注眼前,坚持前行,给自己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记录,成长|我的读书周复盘(7.6-7.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na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