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23)

作者: 抱儿石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7:01 被阅读6次
    桂花飘香(23)

    文化大革命之前,山里人差不多都爱唱,都会唱山歌。上山唱,下河唱,婚丧嫁娶更是少不了山歌。更有那青年男女,往往是三五成群,七八一伙地聚在一块,用对歌的形式表达互相爱慕之情。一唱几个小时,有时还会通宵达旦地唱。早年间,周君实就曾在五峰、长阳一带收集过不少山歌。根据地方志记载,月明山最盛行的一种山歌,是“五句子”。

    午饭后,周君实顾不上休息,就在香桂房里,记录起香桂所唱的山歌来了。

    香桂是有顾虑的,因为在那个年月,“山歌”也在横扫之列,月明山的歌王还在公社受过批斗。自那以后,有谁还敢唱哩?周君实耐心地开导,他说:“我是个文化人,采风是我的工作。采风你懂吗?就是收集民歌民谣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老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都是宝贝呀!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它的收集起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它们成为一种精神财富留传给后人。”香桂听得似懂非懂,但无论如何,从她内心讲,她是喜欢山歌的,更何况现在又是她喜欢的周同志提出的请求,她会拒绝吗?她爽快地应承了。

    香桂唱的第一首就是“五句子。她低声唱道:“问声歌师几多歌,山歌要比牛毛多,唱了三年三个月,歌师喉咙都唱破,才唱半个牛耳朵。”

    周君实快速地记录下来,说:“这个好,跟《刘三姐》中我的歌儿用船拖有异曲同工之妙。哦,你把那天挑水时唱的那首再唱一遍。”

    香桂一楞:“那天唱的什么,我都记不得了……”

    他说:“嗯,有个什么蜘蛛丝的。”她一下子就想起来,又唱了一遍。他把笔放下,说:“哥哥派它来牵丝,这个丝字,就是思的谐音,用的好。其实,这些都是承袭前人的。大诗人刘禹锡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晴字,就是情的谐音。”香桂说:“我们只晓得唱,哪晓得还有这多学问。”

    周君实心想,香桂是个可塑之才,虽然读书不多,但悟性不差,就有意给她介绍些知识,提高她的认知水平。所以,香桂每唱一首,他就点评几句,顺带讲些文学知识,穿插些闲闻趣事。一时间,歌声不断,笑声频发,让小小的房间变得春意盎然,充盈着暖和愉悦之气。

    渐渐地,周君实的笔记本上就写得满满当当的了。休息了一会,周君实问:“你唱的都是女子唱的,有没有男的唱的?”“男的唱的我会的不多,也不是五句子。”“只要是山歌就行。”

    香桂又低声唱了起来:“想妹想得哥心焦,想妹想得病成痨,不信你到哥门看,药渣堆有三尺高。”

    周君实说:“这个也好,用了夸张的手法。《刘三姐》中也有这种类型的。”香桂眯起眼睛,望着他说:“你会唱吧?”周君实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唱得不好,你莫笑呵……”他用手指在桌面上击打着节拍,声情弄茂地唱开了:“想妹一天又一天啰,呵妹呀,想妹呀一年又一年。铜打肝肠也想断哟,呵妹呀,铁打那个眼睛也望穿啰!……”

    香桂头一次听到周君实的歌声,就觉得那声音好清晰,好甜润,那拖长的“妹呀”,简直就像无数根绒毛在轻轻地撩拨着她的心房。好半天,她没说话,沉浸在他的歌声中。直到他唱完了,问了句“这歌词厉害吧”,她才惊醒。她说:“你的声音好好听哦!队里的人都说你读文件比话匣子里的人都强,没想到你唱歌也唱得这么好。我都不敢再在你面前唱了!”

    不知不觉就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可香桂爹还没回,三个人只好等。这一等就到了掌灯时分。香桂妈埋怨起来:“这老头子也真是的,不回来也不托人带个话。”她果断地说:“不等了,周同志还要赶回去,黑灯瞎火的,怎么走?我们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花飘香(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v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