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作者是针对自己的宝宝打针这件事来对孩子进行引导的,先告诉宝宝,生病了,打针能快点好起来;然后告诉宝宝,打针的确有一点点疼,就像你玩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那种疼,只是一下子很疼;最后鼓励宝宝,认为宝宝很勇敢,可以通过打针这件事来试试看,自己到底勇敢不勇敢,如果忍不住哭了也没关系。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带点点去看医生的经历。因为我们是最后一个号,快下班的时候,才轮到我们,所以快到了,就提前在椅子上等着,我就悄悄和点点商量,一会轮到点点了,让医生爷爷给你打个电话好不好?(打电话就是用听诊器听)点点嗯了一声,我又问,那你一会啊一声,张开嘴巴,让医生爷爷看看你的喉咙,好不好?点点又嗯了一声。我害怕,点点没有认真听我说的,只是习惯性的嗯,我就又确认了一遍,结果点点轻轻的,回复了我两次,嗯嗯。即使这样,我还是不确定这次点点会不会乖乖的配合。
轮到我们了,我抱着点点,点点竟然很配合,长大嘴巴,让医生看喉咙,用听诊器听,连我都觉得惊讶。说实话,连我都觉得看喉咙不舒服,更何况不到两岁的孩子。看完后,点点爸爸和外婆都不停地表扬点点,说点点真棒!看来之前给点点提前说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是很重要的。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时,给家长几个建议。
一、家长首先平静,不要表现出焦虑,你的焦虑孩子肯定能感受到。
二、给孩子解释做这件事的原因,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像他说明。
三、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要如实相告,不夸大也不缩小。如果你说打针一点也不疼,这次骗了孩子,那下次孩子肯定对打针会反抗。
四、激发孩子的勇气。不过要记得告诉孩子,如果忍不住哭了也没事,不用为他们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决不能用哄骗或者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因为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帮孩子缓解紧张。
让孩子理性地面对一些痛苦或者困难,对于她的也是一种保护,因为呼吸道的有些疾病,越哭反而越严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让孩子从小锻炼面对困难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