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怎样写文章,有些人就认为一定要去写,“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嘛,当然要去不断地练习写,才能写出好文章。我认为不仅仅是这样,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要博览群书,其次还要去想,也就是说,要精心构思。
谈到博览群书,年轻时自然可以,但那时我由于看书时间太长,还是把眼睛看得近视了,现在年纪大了,眼睛又老化,看书就很吃力,看电子书就更吃力,看书时间久了眼睛还会酸痛。视力直线下降。这时候女儿告诉我一个看书方式,就是听书,改看书为听书。你还别说,这样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一边听一边还可以闭上眼睛,内视丹田,然后想象着有一缕气体自丹田处溜转四肢百骸,感觉身心疲惫俱消,浑身上下不再难受,心里也舒服多了。跟博览群书一样,书听多了,文笔就会变得更加流畅细腻,写文章也会写得很自然。
我想这跟孩子牙牙学语一样,一定要把孩子带到人多的地方走走,让他经常听听大人是怎样讲话的,他听多了自然就会讲话了。譬如我现在带着小舅子家的孩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才两岁大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竟然如此了得,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我经常教她讲话,和我经常带她到城中公园里溜达,经常去听大人怎样讲话,所以她讲话才口齿伶俐。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呆在家里,很少听大人讲话,也没人教她讲话,她即便会讲话,也不会讲得如此流利的。这就是“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真实写照。
我想写文章也是这样,这就叫有输入才能有输出。当然,要想写好文章,除了三分天赋异禀外,还是要靠顽强拼博的,除了多读多听书,还要深入生活,仔细观察人和景观等,但多读多听是必不可少的。什么叫才华横溢,多读多听书自然就会才华横溢。
其次,要想写好文章,还要精心构思。相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文章前,都会先喝一杯酒,然后倒头就睡。其实他不是像农村里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那样着枕就睡得死死的,而是他在睡着前在想文章怎么写,这就是“打腹稿”。
据说王勃经过南昌时,适逢其会,有一个阎都督事先叫女婿吴子章写了一篇序文,到开宴会时推出,好给佳婿扬名。由此可见,暗箱操作自古就有,不是当下社会发明的新鲜事物,所以,我们不必不平则鸣。阎都督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假惺惺地着人给大家文房四宝和纸张写序文,大家心知肚明,都推辞说才疏学浅不堪大任,唯独王勃才十四岁,他少不更事,不懂察言观色,他毫不客气地接过后,文不加点,就援笔刷刷地写起来。
阎都督自然不喜,但他却派人传送王勃写的句子,开始他不以为然,认为王勃平庸,不过尔尔,但他听到王勃写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他就认为王勃才华横溢,不是他的女婿能够与之媲美的。于是,从那之后,南昌的膝王阁就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闻遐迩。到南昌不到滕王阁景区逛逛,就不能说明你真正到过南昌。到了南昌,当然要在傍晚去滕王阁,那时阁临江渚,你可以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旖旎风光。发思古之幽情,独感慨而长叹。
相传,王勃之所以能够成竹在胸地写出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是因为他在傍晚时到滕王阁边逛了逛,他观赏完滕王阁的美好风景后回到了客栈,吃完晚饭,简单冼漱后倒头就睡,他开始打腹稿了。翌日前去赴宴,他腹中已藏好文章,当然能够很好发挥在当场,写起文章来一挥而就了。天才就是这样炼成的,三分靠天赋,七分靠打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