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隼老师warfalcon推荐立志学习时间管理的人看看《奇特的一生》,读完战隼老师的书评,主人公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成功吸引我的注意,于是从图书馆借了实本书读了两遍。如今,实践这个简单的时间统计法已经一年两个月了,受益匪浅。
《奇特的一生》是俄国人柳比歇夫去世后,他的同事格拉宁为他写的传记,是类似小说文体的回忆录,讲述柳比歇夫如何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的成就。
今天分享从书中学到的三点。
一,柳比歇夫的时间开销记录法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也分享了自己读过《奇特的一生》,而学到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的时间开销记录方式。
摘抄《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为例: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记录时间开销时,柳比歇夫只记录纯时间——即刨除任何间歇,真正花费在这项事务上的时间。
李笑来老师认为这种基于过程的记录有如下好处:
不仅更详尽,而且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最重要的是,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我的“事件-时间日志”相对简单,用手机的备忘录记录,大致分为:工作、学习、个人、日常、休闲、娱乐等,生活相对单一,若事件细化太多,不好分类统计。
二,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把一昼夜中有效的时间——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再将工作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工作,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
柳比歇夫每晚临睡前,计算今日所花的时间,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以进行月结算和年度总结。
统计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总结,总结好了,才能更好地计划。
柳比歇夫认为,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即如何安排时间。这必须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应当学会计算一切时间。
月计划和年度计划要依靠过去的经验。比如,从过去的时间开销记录看,你看20~30页书需要1小时,在计划要读同一类的某本书的时候,就可以依照自己的这个速度来计算和预留看完这本书的时间,可以更理性的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
我打印出自制的excel表格来进行每天的时间统计,每一周输入到月版的电子excel进行月总结,再进行计算分析,合理规划自己的下个月计划。接着是半年总结和年度总结,都是依靠自己的“事件-时间日志”。
三,柳比歇夫的读书时间安排
柳比歇夫一天之内是如此安排读书的:清早,头脑清醒,看严肃的书,如数学、哲学等,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再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如历史、生物学等,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柳比歇夫的读书方法是:
大部分学术著作都做了摘要,分析研究,所有的摘要和评论都规矩地装订成册,只要翻下提要就可以记起某本书中需要的东西。所有看过的东西都要仔细研究,不大了解的新东西尽量做摘要,比较重要的书尽量写份评论性的简介。
于是,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相当于1万2千5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推荐在路上看书,他认为好处有二,一是你会感觉不到路途的不便,很容易将就;再是神经系统的状况比在其他条件下良好。
目前,只实践在坐高铁的时候看书,真的注意力集中,阅读速度也提高了,长时间的路途不再无聊了。
非常简单的时间统计法,简单到你只需要找到自己趁手的工具去记录时间开销,完成自己的“事件-时间日志”,坚持每天统计、每月总结、下月计划调整和年度总结再计划,你也可以完成自己想一生坚持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