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30412《打开心智》随记

230412《打开心智》随记

作者: 未命名屿不知名魚 | 来源:发表于2023-04-12 16:08 被阅读0次

1.节能:为了不思考,人类什么都做得出来

• 从底层来讲,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懒惰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计算:如何用最少的资源支出,做最多的事情。

• 所有生命体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本能,那就是活下去。从进化的角度讲,想要更好地活下去,就需要对摄入和储存的能量做出更高效、更合理的管理。

2.大脑之所以会不断进化、变得更加复杂,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地“趋利避害”,来维持更长久的生存。趋利,指的是学习和强化对生存有利的行为,比如获取食物、获得竞争优势。避害,指的则是尽量规避无意义的、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以便节省更多的资源,来应对更复杂的外界刺激和威胁。

3.大脑是如何判断,什么事情需要尽可能节能,什么事情需要集中资源去处理呢?

答案是:通过预测。

4.认知心理学认为,大脑对一切行为的处理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自动化加工和控制加工。

自动化加工,指的是不需要占用注意力的、由大脑按照惯常路径去操纵的行为;控制加工,指的则是那些需要占据我们注意力的、有意识地思考如何操作的行为。

5.为什么习惯那么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的本质是一整套自动化加工的结果,是大脑最舒服、最省力的状态,也是大脑最自然的状态。

而要改变习惯,就意味着你必须有意识地去使用控制加工,用新的行为去代替旧的行为,慢慢地去改变大脑,把旧的自动化加工,更换成新的自动化加工。

这是一个与本能对抗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刻意行动和重复的过程。

6.“认知流畅性”指的是,如果一条信息加工处理起来更流畅、更省力,那么大脑就会更加喜欢它,也会更加倾向于接受它、相信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一张面孔多次出现,我们对它的感受就会越趋于喜欢。为什么?因为多次出现带来了熟悉感,这种熟悉感又进一步加强了认知流畅性,使得大脑在处理它时更省力,这种省力就会使得大脑对它的印象更好——这种现象叫作“单纯曝光效应”。

7.运用系统一做出判断的方式称为“启发式”(可以理解为直觉思考)。当我们需要作出估算和判断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客观的数据,而是采用两种启发式来帮助思考:

①可得性:一样东西我们对它记忆越深刻,就会觉得它越重要,越容易以偏概全;

②代表性:一个事物的特征越具有代表性,越符合我们的印象,我们就越容易忽略掉其他信息。

8.稳定:拖累成长脚步的元凶

•  确定性:大脑希望未来是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进行预测的,尽量减少模糊和不确定。

• 一致性:大脑希望接收的信息跟内在的心智模型是一致的,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

• 适应性:大脑希望我们的生活模式是稳定不变的,一旦发生变化,它就想尽量恢复原状。

• 对大脑来说,维持原有的模式是最节能的,一切对原有模式的改动都是麻烦的、耗能的,因此要能省则省。

9.《困惑的三文鱼》中有一段经典的俏皮话:

“我想出了一套规则,这套规则适用于我们对科技的反应:

①你出生时已经存在的科技都普通而平常,是世界运转秩序的天然组成部分。

②你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令人兴奋的革命性产物,说不定你以后能以此为业。

③在你三十五岁以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

这段话很有意思,它反映出了一个直指人心的问题: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一切都充满兴趣;但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我们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容易变得封闭、固执,对变化充满恐惧,日复一日地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模式里打转。

10.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忙着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它们进行整合、建构,为这个外在的世界建模。在这个阶段,一切新鲜刺激都可能成为我们心智模型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会对它们充满兴趣。

一旦建立起了某个心智模型,后面的工作就变成对它的修补和维护。所以,我们会开始排斥意外和变化,因为意外和变化意味着我们已经构建完毕的心智模型是不完善的,需要进行“大改”——这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情,因此,大脑会下意识地排斥它。

11.大脑最害怕的敌人就是未知,也就是不确定性。未知就意味着许多不同的可能,那么对大脑而言,它就需要分配资源去逐一理解、思考和分析这种种可能性。这就会极大地占用大脑的空间,让它无暇去处理新的问题,被迫工作在“非节能”的模式下。

12.“认知失调”理论:我们总是追求认知和行为一致。如果认知和行为出现不一致,就会使大脑感到困惑,它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因此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这个时候,大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渴望:通过最节能的方式,去干涉这种认知和行为,使它们尽量保持一致。这种做法,就叫作“合理化”。

13.一旦你持有某个立场,带着立场去看待问题,很可能就再也没办法从中走出来了,因为你的一切行为,都在把你推向这个立场的更深处。这就是认知一致性的陷阱。

对大脑来说,承认“我错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只要不是非常紧迫、无可辩驳的情况,大脑会尽一切努力避免这个结果。

14.大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停留在“基线”上,不去改变,不去打破现状。

对大脑来说,我们的生活轨迹保持在基线附近是最好的状态。一旦偏离基线,大脑就会把它识别为出现了一个“异常”,从而需要调动资源去想办法解决这个异常,让我们的状态回归基线。

15.优质的睡眠是什么样的呢?我把它总结为三点,分别是“好、长、稳”。

• 睡眠质量要好,不要受到外在干扰;

• 睡眠时间要长,能够保证每晚7.5小时(约5个周期)的睡眠时间;

• 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的、适合自己的时间睡觉与醒来,最好不要去打乱它。

相关文章

  • 打开心智

    三四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确实很久没看闲书。买的纸质书,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其他基本读完。 是时候下点电子书看看了...

  • 打开心智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打开心智》 本书作者李睿秋(Lachel)深度思考践行者,专注于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心智研究。虎嗅...

  • 读《打开心智》

    《打开心智》。这是一本通过探索心智世界,教会我们打破思维误区,实现自我提升的书。 在书的开篇部分,作者李睿秋先阐述...

  •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你打开了童话的第91篇内容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随记 内容是扩充整理的在读这本书过程中的随记,并不算是读后感。 ...

  • 心智领导力的培养

    何为心智?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心也指“情绪”;智可以是“思维”。心智模式的打开是不可逆的,一旦开启心智,...

  • 打开心智,管理自己

    1.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你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必须打开心智,做有积累价值的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 《打开心智》内容梳理(一)

    第一章 大脑的底层原理:心智模式4大支柱 一、节能:为了不思考,人类什么都做得出来 节能:一切原理的根源。大脑最基...

  • 《打开心智》 泛读卡片

    【书评中让人有启发的3个点】 1、当你从创作者视角去看待可能让你着迷的事物时,就很容易抽身出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

  • 《打开心智》读书笔记

    《打开心智》读书笔记 大脑喜欢做出的不是正确的反应,而是节能的反应。 平时,我们对“视而不见”的行为或东西,都会说...

  • 《打开心智》D3:打卡心智秘诀(上)

    今天工作不是很忙,看了这本书2~4章。这3部分依次将了打开心智的三个方面。 ·情绪 情绪的本质是什么?从进化的角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0412《打开心智》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x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