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去会一个趣味相投的朋友。两个多月的忙碌使她没顾上联系我,今天身体不舒服请假在家,便想和我这个脾性相投的闺蜜见面聊一聊。
在她的小阳台上,我们沐浴在阳光中一边喝茶一边讲讲彼此的近况。她因为重视自我空间和心灵的自由,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为骄傲,这与我有几份相似。她苦笑道:“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你说上班的时侯大家都在上班,假期里除去家事孩子,她们有空的时侯喜欢一起逛街散步聚餐唱k歌,而我总想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听听音乐。失约的次数多了,她们都觉得我不合群情商欠费,也就不再叫我了。我反倒觉得很合我意,正好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傲气名又落在身上了”
她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给我添了热水,又给自己添过。关于别人质疑她的情商问题,闺蜜大方主动地承认自己属于情商低的那一类人。我忍不住笑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听你说自己,感觉怎么像说我一样!”她愣了一下,旋即拉起我的手一边拍打一边嗔怪地笑,想借此化解言辞误伤的嫌疑。
我并不觉得被误伤到了。倒是关于情商的话题使我陷入了深思:究竟什么是高情商,是一部分人口中不分清红皂红的“会来事”?还是文字形态下那些模棱两可的概念。
现实中我见过两种(大致区分)被人称为高情商的人。
一种是说起话来如春风煦日般让人舒服,说话做事都头脑冷静,行为理智而又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底线。与人相处张弛有度,无论对长对幼,也无论与上级和下属都能充实而愉快地相处,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正直诚实的灵魂,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管有没有利益的得失,都能让他人由衷地信服。
另一种则是凭自己巧舌如簧和“会来事”的本事,极尽蛊惑人心之能事,将做人的道德和公平之心抛之脑后,并在掺和他人的关系中推波助澜落井下石,然后自己从中一次次谋取私利,象极了《知否》中的康姨母;还有类似于表面真诚贤良,实则城府深厚的“小秦氏”之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自己的嫉妒之心操控他人,不择手段步步为营地去残害无辜。
当然还有一种亦正亦邪的,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干脆不去解读这个群体。
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给闺蜜听,并探寻她的意思。她果断地也是正气凌然地说,“如果后者算高情商的话,我情愿不要这种缺德的“高情商”,会让人睡不着觉的!”那一刻看着她象孩子一样纯挚的神情,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
接着她又一脸郑重地问我:“事有因果,你信不信?”面对这个一向唯物的朋友,我一时没弄清她指的是什么,迟疑了一下,没来得及回答。只听她又加了一句:“不是佛教中的因果。而是事态发展的因果。”
这个我当然相信,奸诈伪善两面三刀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他(她)的精明所伤,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