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前651年)在位期间是晋国大肆扩张的时期,历史记载他"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接连两则都是被并国家的简短留痕。
晋语二·第三则
事件发生在地处今天河南陕县东南的虢国。
虢国国君虢公魏梦见自己在宗庙里,有一位神人满脸白毛长着虎爪(白虎的化身既视感),拿着钺站在宗庙的西屋檐下,虢公吓得转身就走。这时神说话了:“不要走。上天有命令说‘让晋国进入你的国门。’”
虢公赶紧拜稽首。注意这个梦发生的地方是在宗庙。宗庙是家国的象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5498a80fad3f239a.png)
醒来之后,虢公魏召来太史嚚(读淫)问吉凶。
太史嚚回答说:“照国君所说,可能是蓐收神,上天掌管刑杀的神灵,上天下令的事情都是由神来告诫的。”意思是先来给虢公吹个风。
蓐收是西方白虎金正之官,金木水火土,金神。四象西边是白虎。二者合一。传说少皞有儿子叫该,就是蓐收,是秋天肃杀,万物收敛的意思。古代秋后问斩,秋天肃杀的氛围,特别应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6b3f79e2383b9aaf.png)
虢公魏听到太史嚚的回复非常不爽,把太史嚚给囚禁起来,而且发动国人贺梦,试图把梦由凶转吉或者说把梦当成吉兆来庆贺。
掩耳盗铃!
虢国大夫「舟之侨」知道后,告诉他的族人,大家说虢国不长久了,我今天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国君不认真考虑神灵的意思而且还让大家庆贺晋国来袭,这难道能够减轻自己的灾祸吗?
舟之侨听说大国有道,小国进入,这叫顺服。小国傲慢,大国进入,叫诛伐。虢国民众痛恨虢公魏的奢侈,违逆国君的命令。如今国君自己还认为梦是吉祥的,这只会助长他的奢侈之风。这是上天夺取他的镜子,不让他自我反省,加重他的疾患。民众痛恨他,上天又迷惑他,晋国都要打过来了,还让国人贺梦。唉,虢国公族已然衰败,诸侯疏远虢国,内外都没有亲助,还说得上谁来拯救吗?
于是舟之侨打算离开虢国。之后果真举族迁往晋国。六年后,虢国灭亡。
虢公魏逃避现实,醉生梦死。
晋语二·第四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4ec3d024152616af.png)
讨伐虢国一战,晋献公借道虞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让晋国借道,虞公不听。退朝后,宫之奇告诉他的儿子,虞国将要灭亡了。只有忠信的国家才能够让晋军过境而不会受害(大概因为这样晋军不会轻举妄动)。
那么什么是忠信?去除自身的愚昧以应付外界的压力叫做忠,坚持正确的立身之道叫做信。虞国国君把自己不能接受的灾害加给虢国,这是愚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就是不忠。虞国接受晋国屈产的贿赂,借道让晋国灭到虢国,是灭亲,因为虞国和虢国的开国封君来自西周王族,这就是无信,缺乏正确的立身之道!
因此宫之奇判断虞国暴露其短给晋国,失去忠信,不长久。他要是不离开,恐大祸将至。于是和妻子去往西山,虞国的西边边界。三个月后,虞国就灭亡了。
忠恕之道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自己想要发达,先让人发达。商业讲对方的利益优先,你得益了,我才能得益就是这个礼。
从当时晋国的国力来看,虞国就算不借道还是会被灭的。只是同样的结果,立身正行忠恕好还是不好呢?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