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妈的“成长”

作者: Youngar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5:07 被阅读1次

周一下午,我挑了一个没课的时间段,跑影院看了《狗十三》。观影过程中,坐我左边的两位女生时不时地吐槽和议论。可能是影厅过小、座位过挤的缘故,她们的谈话内容很自然地流入了我的耳中,大抵是:“剧情不够精彩。”、“女主怎么没有彻底黑化?”、“她要干嘛?她在干嘛?她为什么要这样?”等。影罢,两位女生互问到:“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我觉得平淡无奇,你呢?”

观影出来,几个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女生同我一起走进电梯。其中一个人抱怨到:“都怪你!执意要选这部电影。”另一个叹了口气说:“我本来以为是部温情片,哪知道看了之后心情竟这么沉重。”

我想,每个人看了这部电影后,感受都不大一样吧。

“我呢?”,我问自己。“你看了之后是什么感受?”。我想,我的心情不一定不比电梯里的那几个女生的沉重。

电影讲述了十三岁女孩李玩的“成长”历程。但这种成长不同于电影中惯见的那类“蜕变”,它是残酷且沉痛的过程,却有极具代表性的真实和可以预见的危险。

十三岁的李玩,具有青春期女孩所具备的特点,懂事却又几分叛逆。她热爱物理,学习成绩优异,父母离异,从小便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对待事情,她总有几分执拗。因为喜欢物理,所以坚持不肯换选其他课程,结果被她爸拳打脚踢,逼着给改换成了英语。她爸事后惭愧,于是送给她一只小狗,想借此来缓和父女关系。

经过一朝一夕的相处,她逐渐接受了这只小狗,并给它起名“爱因斯坦”。白天她会牵着小狗出门散步,上市场给它买猪肝做饭,晚上则会和小狗相枕而眠。小狗为她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也慰藉了她躁动、孤独的心。

后来小狗被爷爷弄丢了,在那几天里,她发了疯似地四处寻找。在大街小巷里,她拼命哭喊着“爱因斯坦”,甚至循着狗的叫声,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白天,则打印厚厚一叠寻狗启示,张贴满小巷的墙面和电线杆。家人不理解,谴责她把整个家闹得不得安宁,指责她的“不懂事”和“无理取闹”。

为了让她消停,她爸重新买了只一样的小狗,谎称“爱因斯坦”找到了。这哪是她的狗,她一眼就认出不是。可家里所有人,包括往日护着她的堂姐,都坚持声称这只小狗就是“爱因斯坦”。她无法理解“成人的欺骗”,也无法理解自己被当作傻子一样对待。她同时气愤的,是家人对待小狗丢失一事的漠然和不重视。“我并不需要一只狗,但你们真的有努力吗?”

那一晚,她尝试了大人惯用的方式“喝酒”,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却殊不知,接下来等待她的,是父亲狂风暴雨般的责骂和暴打。这一次,她害怕了。这是她第一次向成人世界缴械投降。

后来,新的“爱因斯坦”出于自卫,咬伤了弟弟。父亲对儿子十分心疼,以及迫于李玩继母的压力,遂说要将“爱因斯坦”送去狗肉店。这一次,她不敢再像之前一样强硬抵抗,只能苦苦哀求父亲,别把小狗送到狗肉店,送到其他任何地方都行。

一次,李玩取得了省物理竞赛第一名,父亲答应完成她的任何要求。她随即询问父亲“爱因斯坦”的下落,并恳求父亲带她去见见“爱因斯坦”。而后父亲载李玩去了动物收容所。李玩在收容所里找了一圈,也没发现“爱因斯坦”。尔后才在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爱因斯坦”早已经死了。这一次,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对父亲平淡地说了一句:“谢谢爸爸没有把“爱因斯坦”送去狗肉店”。反倒是一旁的父亲,内疚地哭红了眼睛。

电影接近结尾处,李玩和堂姐逛街,突然看到了丢失的“爱因斯坦”。李玩平静地说:“刚才我好像看到了“爱因斯坦””,继而继续向前走。反倒是姐姐,激动地拉着她,前去拦住正在遛狗的女子。姐姐正和女子理论时,她急忙道歉:“对不起,我们认错了,这不是我们的狗”,随即转身走开。姐姐满脸诧异地看着李玩,李玩无奈地说到:“刚才我好怕它会认出我,然后朝我扑来。”

等走到没人的巷子时,独自一人的李玩才终于捂嘴大哭起来。

电影里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情节。

李玩的父亲在暴打她之后,让她坐自己腿上,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谆谆教诲”,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希望李玩能够谅解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希望她能更懂事些,不再让自己操心。

李玩取得了优异的英语成绩,父亲答应带她去天文博物馆。但父亲记错了开馆时间,导致他们白跑一趟。随后,父亲提出带她去另一个地方。一路上,李玩满是欣喜和期待。父亲载她来到了溜冰场。正当她感到疑惑不解时,父亲指着溜冰场里的一个小孩,对她说:“看见了没,那个是你弟弟。”继而露出一脸骄傲与满足的神情。而一旁的她,笑容已然凝结,眼神变得木然。

李玩取得省物理竞赛第一名,父亲决定带其到餐馆庆祝一番。讽刺的是,父亲的朋友把一盘狗肉放到她面前,说是特意为她点的并让她好好尝尝。一时之间,气氛十分微妙。她先是呆楞了几秒,尔后迅速把狗肉送进嘴里,并咀嚼着,向父亲的朋友表示感谢。看到她吃下狗肉,家人们舒缓了一口气,纷纷露出笑容。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李玩和她爸坐在车里,她爸看着她,如释重负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一旁的她默不作声,缓缓地上扬嘴角,神态却有几分迟疑。我想,那时的她,内心一定很无奈和复杂吧。一边是伤痕累累的青春记忆,一边是父亲的欣慰和肯定。

我的五脏六腑霎时纠缠在了一起,我感到胸口下翻江倒海的沉闷与绞痛。我不敢想象这种压制性和自以为是的摧残,会不会把十三岁的李玩就此割裂。将那一半能明辨善恶美丑的自己肢解掩埋,留下另一半来应对这个暴虐、肮脏的“成人世界”。像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小狗一样,李玩在一次次的“试错”后,逐渐参悟了“游戏规则”。她开始学会“乖巧懂事”和如何不动声色地压制自己的情感,她开始学会用假面的微笑,来封装内心的恐惧和无奈。

李玩相信平行时空的存在,她希望“在这个世界中犯的错,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解决。”

而我也希望,那些千千万万个“李玩”,包括我自己,在经历了原生家庭的劫难和成长轨迹的偏斜后,能重新驶回那条久违的路。

相关文章

  • 去他妈的成长

    去他妈的成长。 成长哪里那么容易,只不过是,麻木的神经,和变长的反射弧。

  • 去他妈的“成长”

    周一下午,我挑了一个没课的时间段,跑影院看了《狗十三》。观影过程中,坐我左边的两位女生时不时地吐槽和议论。可能是影...

  • 去他妈的现实,去他妈的理想

    ▼ 当我说出了你们心里的话,就成了形象崩塌之作。 ▼ "你要自己有这个想法,不是我们要让你怎么做,这么做对你有好处...

  • 去他妈的

    作家坎波罗常定期在各基督教学府带领聚会。他有一阵子用激将法说明他的重点。“联合国的报告说,每天有一万人饿死,但是你...

  • 去他妈的

    晚起恨不插翅飞 一路向东一路灰 红绿灯前连声催 去他妈的 真背 来往汽车似铁锤 飙车少女大深V 溅我新衣一身水 去...

  • 去他妈的

    我还真是顺手就敲下了这四个字,虽然它们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打转,可我真不确定自己是否敢以此为题去写。 就在我足足耗费了...

  • 去他妈的

    今天很想他,很想很想。昨晚梦见他拉我的手,和我说着什么。梦醒了,就什么也记不得了。人生就像梦一场,醒着也会觉得他还...

  • 去他妈的

    去他妈的

  • 去他妈的

  • 去他妈的

    去他妈的!通报就通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去他妈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xp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