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辨识事件的真伪性

作者: 呆呆丶 | 来源:发表于2016-10-06 21:07 被阅读1177次


    正文

    今天来谈谈怎么挖掘一件事的潜在信息,来判断它的真假。

    那么这篇文章灵感是哪里来的呢?正好是这几天看到几篇文章,而里面的内容让我觉得很容易误导人,所以提出来说说,教大家如何提高质疑能力,拥有正确的主观判断意识。我主要从下面这两个案例出发来搞事情:

    1.数据引用

    2.话术漏洞


    数据引用

    最近市面上有一部分文章,很喜欢引用一大批数据来做论点,然后自己给出一个结论,作为文章的总结。

    我不是说这么做不对,但是存在问题。可能读者看到后会觉得:哇,这么官方且庞大的数据都这样呈现说明了,那结果也肯定是这样。

    其实不然,一件事情的走向常常是笔者引导读者去这么走,然后给出读者想看到的数据,接着顺其自然的给出一个结论,这种方法在辩论场合中经常出现,但是有一点主观意识的人马上就能判断出来:太片面了。

    举个栗子(假设):

    论点:南非人民因其自身性格原因,解手后不喜欢用纸巾清理,而是用更方便的竹叶,据说更容易擦拭排泄物。

    论据:数据显示南非地区纸巾使用量不足东欧国家的10分之1,他们更多的是使用当地生产的竹叶解决一切需求。

    结论:南非人民不喜欢用纸巾擦shi...

    好了,你可能看着觉得很幽默,但是严肃点想,其实当中也没有所谓的漏洞(漏洞其实很大),看起来也合情合理,读者也就会信以为真(我知道你没这么傻),但是正常人都知道,他们是因为穷,买不起,真买得起纸巾你还会用竹叶擦shi?

    那话说回来,当有人使用所谓的官方数据来忽悠你的时候,你会被那严肃的氛围误导,也就会发生我说的事——信以为真了。

    我用嘲讽的手段叙述这件事,不是让大家笑笑就过了,是让你们更深刻的记住,别去相信一些人说的其实并没有真实验证过的但却又非常官方的数据。


    话术漏洞

    这里举个很实在的例子,其实我一早就想说了,只是老忘记,这次正好有这么个契机。我是前几天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庞门正道的阿门写的一篇文章,原文是这么说的:

    这些日子,也有不少做运营的门友问我怎么可以快速涨粉,庞门正道作为一个泛设计专业的公众号,这样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年多,50万粉。但是我只能回复:每个月20篇原创文章,保持3年不间断。对方大部分都是无言以对。

    乍一看是不是觉得人家很厉害(不过阿门确实是不错的,没黑人家的意思,实事求是的说哈)?

    说实话,一般人还真写不到一个月20篇原创文章,还能保持3年不间断,说明意志力确实不一般。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一般人说的话,听一半就好了,别全信,为什么?大声的告诉你:如果你做公众号运营,就算一个月写300篇原创设计文章,3年下来也不可能达到50万用户。

    原因很简单,没人替你传播就不会有这个流量的产生。

    我也因为这个例子特地去了解了一下早期阿门的文章渠道,是站酷。因为站酷的引流,他的公众号也有大批用户的关注,想想站酷用户量有多少,只要在站酷赚到第一桶“金”,那之后的运营只要坚持产出高质量的文章,用户肯定是增长迅速的,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因素,这里也不展开,只是想告诉大家,看问题要看本质,而不是表面。

    有些人可能真就去每个月写20篇文章,到头来啥也得不到。但是如果你真的要写,每天一篇其实也不算多。

    我举这个例子还想说明一件事:任何人说的话、做的事,都要学会去辨识真假。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成功的人只会告诉你我这样做到了,而你不行,因为你不是我。但是并没有告诉你潜在的因素。


    小结

    其实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做产品和设计,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听不懂的需求,直到具象到一定程度才知道——原来就是这样。

    所以要告诉大家的不是数据不好,而是不要被不对的人欺骗;

    其次是听别人说话要有度,知道哪些该听,哪些不该听。

    总结如下:

    1.不要听“别人仗着一大堆有趣数据说着一口没有用的内容”的话;

    2.别只听或相信别人说出来的那部分内容。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花了30分钟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千万别相信这句话,也别只说不可能,运用今天我写的内容,拿证据拆穿我!)

    END.


    我是呆呆。交互设计师一枚,喜欢看书和写作。如果你读完我的文章有一丢丢收获,那就试试打赏、关注和点赞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际天空: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都是在为自己公司的产品做推广,经常引用一些数据引导大家去认同文章最后的观念。常用的手法就是采用片面的数据论证自己的证据,或者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牵强的给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明。看待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有大局观,不是某一个问题导致了结果。。。。
        呆呆丶:很赞哦
      • 625a2f801bc7:呆呆这名字我喜欢
      • 882810bfd57c:有意思
      • 我个性:明白,但还是领悟不到:sob:
      • ac01a5007ced:嗯要学会判断:+1:
      • 随性人啊:第一个例子没看懂,怎么解释?
      • 丸128:就只是不要全信,那要怎么辨别真假?经常被骗啊
      • 272920270b1b:感谢你的文章
      • 海边吹来的风:谢谢,又学到了东西
      • 613313d77e15:(^_^)想起以前听到的一句话,不要关注别人讲了什么,而要关注别人没讲什么。
      • 执著的疯子:这和所谓的二八原理极为相似
      • bramasole潼恩:所以,你说的话哪些该听,哪些不该听,哈哈
        bramasole潼恩:@呆呆丶 哈哈哈,我是不是太坏了
        小小慈: @下个世纪沫 哈哈哈
        呆呆丶:这...
      • 星眸黑夜:呆呆好
        呆呆丶:你好: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Capricius:够学一阵子了
      • 巴图鲁:(⊙_⊙)嗯

      本文标题:学会辨识事件的真伪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ze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