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就是从作文的角度,指出文章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听到或看到央视或是报纸上的评论员文章时,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心。我甚至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用有深度的文字,去点评某个大事件幕后的真相。不过我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平淡生活中也不乏希望,因为这次有幸遇上“小和尚”,我也能做一回“评论员”了。虽然此“评论员”非彼“评论员”,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说实在的,一入组就来个“每天十篇评文”,压力似乎有点大。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学友们的点评风格也是各有特色。有的说得很详细,包括具体到标点符号、某个用错的字、词等,一条一条的,内容很多; 有的就相对笼统一些了。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大家也不希望自己的点评被调侃成“像完成作业”一般,所以也都卯着劲儿地绞尽脑汁。
我不禁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在作文本上用红笔划出圈圈点点,然后在文章下面留一段评语,一篇作文就这样很快地被评出来了。
可是,终于有机会轮到我给人家写评语时,我却懵了。评语评语,不光要“评”还得“语”啊,那应该怎么评怎么说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何让评文更显“高大上”?
按照组织提示的方向,最开始,我也多半只能在最基础的“字”、“词”、“句”上找茬,还做不出全方位的点评。但到了第二天,我貌似能找到一点感觉了,也可以装模装样地“钦点”了。(感觉像皇帝在批奏章,可能是最近看同学们写的历史故事看多了)
其实,评文也是一种交流互动,也许写文章的人正期待着被指点迷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那如何让对方觉得你的评文中肯又专业?我在看了其它学友前辈的评语后,自己再琢磨琢磨,加上亲身体验,也摸索出了一点自己的“套路”。
首先,赞许鼓励。看完一篇文章,我会对文章比较突出的某个优点,先点个赞。比如,我先会说,我看得出来你在构思上也是花了心思...写作不易,每写一篇文章多少都会烧掉一些脑细胞。而每一篇文章的输出,都是一次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试水”,在这里,一段评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作为评文者,我得尊重作者,珍惜每一次评论机会。
其次,字字斟酌。虽然看久了眼睛会有点累。但我还是会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每篇一字一句地看,生怕漏掉或眼睛一花看错了。所以,我都会默念几遍有歧义或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一项一项地复制内容到备忘录里,然后编辑备忘录的内容发送给对方。
再次,委婉提示。就算是出现多处缺点,也要用委婉的话语来说明建议的理由。比如,我发现文章里哪个字、词读着别扭,或者词义相近的名词和动词的混淆,就会提出一两个备选参考。我会建议:如果换成什么什么会不会更通顺一点?更生动易懂?等等。这样后面来个提建议的转折也不会显得突兀。
在我看来,在评文的时候,还需要掌握一点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才行。
最后,有感而发。虽然作为点评是要指出不足,但还是可以捎带写出自己的感受。有位学友很可爱,他写的故事里对某个配角人物赘述太多,我们几位评友一致建议他删减。他说实在想说说这个戏精,我就跟评说:稿件都有一定的标准,写文章可不能全按自己的想法任意发挥哦。不能偏离主题,对于赘述的部分要有“舍得”精神,这也是(本人)最近才体会到的。你实在想说说这个人,建议你去简书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我想,这样说,也许比干瘪瘪的说教更让对方容易接受点吧。
一个新学员的体验|知否?30+篇评文,刷新你的认知!评文之难,难在哪?心态!
和很多同学担心的一样,我开始也怀疑自己的水平有限,说不到点子上。有时看出是哪里出问题了,要么是表述不出来,要么不确定是不是属于那个问题,怕说错了反会误导对方,甚至会“刺激”到对方。
所幸,评语基本都收到了及时回复,而且还附带了“谢谢”二字。悬着的心算是慢慢放下来了。
就像主编说的:如果我们的文章被别人评论了,我们也不用照单全收,应该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别人不见得都是对的,但别人跟你是不一样的视角,也许能看到你看不见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理解评文,可能会更有收获。
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怕自己基础不好,还去对别人指指点点。被评的学友们,也不要担心每天会遭受N次“善意的伤害”。不管怎样,评文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不只是写作可以疗愈,评文也能疗愈啊。就像啄木鸟帮“树木”找出“虫子”一样助人为乐,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的身心。难怪某位学友会说:从好文章里还能挑出骨头,好爽!当然,我是理解为,放松心态,文章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自己在写文章卡壳的时候,去看看去评评别人的文章,说不定会受到一丝启发。
一个新学员的体验|知否?30+篇评文,刷新你的认知!评文反思——意外的顿悟
通过三天30+篇的评文,我意外发现,我的阅读速度貌似有加速,由原来的一字一句也能提速到一目两行了...
更重要的是,同时也能发现一些自己文章的弊病和不足。
就拿我在评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的时候来说吧,因为它们都是有一个原文版本在那里,所以我在读文章前,必须得先去百度一下这个故事原文大概是讲什么,中心人物是谁。然后再对照文章主题有没有什么偏差,人物关系的陈述是否详略得当。
不经意间,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写文章时,好像也存在这些问题,包括其他类似多年形成的语言习惯等,可是当时并未察觉出来。还真的是旁人指出来时,自己才会恍然大悟。所谓“旁观者清”,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自己写文章时,如何去避免重复发生同样的问题?
有了目标就有章可循了。我觉得还是“老三样”:多看多听多学。
首先,储备更多的“精神粮食”。“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还是要增加阅读量,包括书本、文章。可以标注、摘抄自己觉得不错的内容,或是某个戳中自己笑点或泪点的部分,作为参考素材,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
其次,重复听主编的相关课程,多学习别人好的写作方法,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有导师带着走,不会错!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针对目前的学习任务,多听音频故事,揣摩儿童心理,多想想怎样用故事本身带给他们兴趣。总结每篇修改稿存在的问题,继续修改。
最后,“老三样”再加一样——当然是继续评文啦。
一个新学员的体验|知否?30+篇评文,刷新你的认知!✍ 结语:
不去尝试探索一下,永远不知道你的前面会是什么样。所以,我庆幸自己这次能勇敢地选择加入“小和尚”评文组,每天10篇于我确实有点赶,但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 何况,任何一件事想要有收获,一旦选择去做,就不能再找借口敷衍了。
真心感谢主编建的这座“庙”,让我们这些才入“佛门”不久的“小和尚”们,能够在此潜心修行;逐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着用自己稚拙、向善的文字,拂去众生心灵的灰尘。这或许就是“念经”的意义罢。
感谢看完此文的你!
感谢接受我的蹩脚建议的你!
感谢曾给予我一次又一次点评的你!
辛苦了!✍
一个新学员的体验|知否?30+篇评文,刷新你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