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历了以物易物、贝壳货币、贵金属货币、贵金属本位纸币、纯国家信用背书货币等五个阶段。
其中最诚实的是以物易物阶段,物与物之间的兑换率全凭真实的产量,产量高、容易获取的便宜,产量低、不容易获取的贵,天经地义、童叟无欺。
但是,以物易物有个天生的缺陷,它不适宜大规模交易,只适合一个人口较少不超过一二百人的原始部落内部交易。一旦走出这个部落,遇到其他部落一种没见过的货物,定价就变得困难了。
于是,一种公认的具有统一定价标准的贝壳货币出现了,贝壳成为货币是因为它具有几个货币的基本特征,稀有(原始人喜欢住在河边,有淡水的地方,住海边的少)、易于保存、大小各种币值都有易于交易、不易损坏。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贝壳本身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它成为货币完全是因为:对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来说,获得它的难度和现代人挖金矿的难度相当。在一望无际的旷野里走上几十天到海边捡贝壳,在当时可是很危险的,原始人的战斗力远不如猛兽,离开群体聚居区就是冒险。
随着原始人类的发展壮大,贝壳很快就退出了原始货币体系。因为部落、人口增加,总有人住的比较靠海,要是贝壳一直做公认货币,我觉得可能会有聪明的部落直接住到海边去,那就相当于住到了金矿里,对其他人太不公平。
进入新石器时代,贵金属货币进入了人类社会,铜在当时之所以让当时的原始人觉得难得,倒不是因为要开矿,浅层的铜矿在原始时代还是很多见的,难的是要制造八百度以上的高温,来融化铜矿石,烧柴火制造这个温度在当时可得属于高科技的范畴。
一写就罗里吧嗦的开始绕了,看来又得分篇。今天先到这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