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友古人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22:11 被阅读0次



    3月11日,周一,晴,8-17度

    尚友古人

    从今日起,仍选择到骨伤科医院做推拿。医院特别挤,下午2点挂号,等到4点才轮上做。以后每天都得在医院里耗上半天,直至手痊愈。

    取了六个快递。网上借的书与买的书堆起来高高一摞。

    昨夜读清代张英著《聪训斋语》,书上写道:

    “余昔在龙眠,苦于无客为伴。日则步屧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掩关读苏、陆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诗云:‘架头苏陆有遗书,特地携来共索居。’日与两君卧起,人间何客得胜渠?"

    先生往年住在龙眠山的时候,苦于没有人陪伴。白天在山间的小溪畔、竹林间散步,到了晚上,就关起门来读苏东坡和陆游的诗。每天二更时分,便点烛焚香煮茶,貌似请两位先生与他对坐,好像真的看见他们的容貌一般,天天与这两位君子同卧同行,人间哪还有人能胜过他们。

    读完此段话,环顾室内,庋架琳琅,君子环绕。朝夕与智者、圣贤相伴,人间哪还有什么地方能胜过此间陋室。

    《礼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矣。”那只是针对两三千年前书籍极为稀有的时代而发。在孔子的年代,学习知识多是通过口耳相传。一个人关起门来没多少书可读。唯有多与师友交流,互通互传各自的见闻,才能多多增长见识。到了知识分类愈益精细化,书籍泛滥成灾的今天。大家都忙于拓展知识面而疯狂读书,导致想找一个与自己阅读有交集,或就某个方面深入探讨的书友,都不可得。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确无必要为了避免孤陋寡闻,而强往书友圈和文化圈挤,很多时候都是无益社交。记得钱钟书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若身边连二三素心人都难遇,那不如就学张英先生尚友古人,终日与古书相对,如跪坐孔孟膝前,亲聆教诲。

    候诊时,读《吕氏春秋·审分》,审分即审正君臣的名分(职责)。为何要确定君臣的职责分工呢?就好比一块地,大家共同耕种,进度就缓慢,因为人们有办法藏匿自己的力气,分开耕地就迅速,因为人们没法藏匿力气。君主治国与耕地一样,如果国君与臣子共同治理,臣子就会藏匿自己的阴私,君主就没法避开负累。若将工作落实到臣子头上,臣子就没办法偷懒了。

    君主在治国中的作用是善于任用臣子做事。人与马都能走,但人没马跑得快。人若坐在车上驾马,那马就不能胜过人。君主不是马,而是驾马者。其做事能力并不需要比臣子强,只要善于任用臣子做事,让他们尽忠职守就行了。君主若不守好驾车的本职,非要跳下马车与臣子一起赛跑,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彰显自己才能,那臣子还能卖力干活吗?他们除了偷懒、阿谀奉承,什么事也不想干、干不了。故而"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善于凭借他人的才能是当君主的方法,亲自做事,是当臣子的准则。这番言论将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内在原理阐述得透彻明了。

    此论也可推广至父母育儿及养生之道等等。父母育子,父母为君主,子为臣。父母只需负责如何培育子女的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好榜样。无须在具体事情上监督管教孩子。如早起叫孩子起床,催孩子快点吃饭,甚至帮孩子整理书包。晚上守在闹钟前逼孩子做作业等等。对于做事拖拉,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只需给他一个计时器。

    从养生角度而言,心是君主,四肢五官是臣子。心不相信五官所见所闻,偏要加入自己主观的爱欲想,于是五官所触皆覆上了心的欲望,而非客观本真。所谓“心暇者胜”,放空这颗心,我们才能看清真相。而且心愈忙,四肢欲懒。拖延症,便是心神乱跑,无法贯注一处所致。养生之要在于心静体勤。

    今人之言专而窄,道理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而难有溢出。古人之言,字字皆与天地之气贯通,一事明,则百事明。

    早餐,小米粥、馒头、鸡蛋、糖醋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友古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op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