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十三 | 赵王为什么要求百姓穿胡服,建立骑兵
《资治通鉴》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在组织中上下离心所带来的问题,接下来,再把镜头从秦国转移到赵国这边来。
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是一个比较有想法,也比较有行动力的人。
公元前三零七年,赵武灵王带领军队进攻中山国。再经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打到了赵国北部的塞外大漠,以及黄河的部分领地。
这里说一说为什么赵武灵王要进攻中山县。中山国一直以来,都是属于赵国的心头大患。在之前的文章中,讲到了魏文侯派了乐羊进攻中山国,并灭了中山国。而占领了中山国,设置为中山县。
但是中山县距离魏国较远,而且后来赵国与魏国的关系变坏,魏国无力再将中山县掌握在手里。趁着这个间隙,中山国的后人,重新复国,中山县再次变成为中山国。
而中山国的正在嵌在了赵国的中心地带,并且,中山国又有部分地方与燕国接壤,所以燕国也经常利用中山国来牵制赵国。而同时赵国是一个奇特的国家,北边为游牧文明,南边为中华文明,两个文明自然会有所冲突,也不利于统治。
就像是一个人身体长了寄生虫,虽然暂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大患。
所以对于赵武灵王,首先是要把中山国这个隐患给打掉,否则赵国就很难发展起来。为了占领中山国,赵武灵王召来了大臣肥义。他想要让两种文明统一起来,所以想要让百姓都穿上胡服,学习射箭。
为什么不统一为中华文明呢?赵武灵王自然有他的想法,但是在这一点上的争议也挺多的。使用胡人的战术,是可以快速让军队实力增强起来的。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是遇到了许多的阻力的,特别是南方的百姓,更加反对这一政策。
赵武灵王的叔叔赵成,甚至通过不上朝来反对国君的政策。因为他认为,让国家富强起来,关键是效法先贤。中华民族是圣贤所教化的民族,以前都是蛮夷来向中华民族学习,现在反过头要去学习蛮夷那一套东西,这是数典忘祖的行为,他不能接受。同时,南方的百姓也无法支持君主这样的行为。
赵武灵王为了让政策能够推行,亲自去找了赵成。
赵武灵王认为赵国东边有齐国、中山国,北边有燕国、胡人,西边有楼烦、秦国、韩国。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情况非常危机。这个时候,如果国家不能够快速强大起来,很容易就被其他国家侵略,甚至是吞并。而且,之前中山国与齐国勾勾搭搭,占着有齐国撑腰,还进攻了赵国,搞得赵国生灵涂炭。为了血洗这种耻辱,赵武灵王希望通过这一次移风换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赵武灵王希望通过让国家胡化,特别是学习胡人的一套战术,来增强克敌的本领。胡化的军队,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机动性特别强,特别灵活。但是缺点也特别明显,就是缺乏纪律性。赵武灵王则通过加强军队的灵活性,去除无纪律性,来达到增强军队实力的目的。
在赵武灵王的说服下,赵成也支持了他的观点。毕竟都是一家人,只有赵国强大了,才能够享有彼此的地位。如果国家破灭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于是,赵成也开始换上胡服,上朝了。而赵武灵王看到时机成熟,于是颁布命令,要求全国百姓都换上胡服,同时也招募骑射的士兵,建立一支骑射军队。
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赵武灵王也开始行动了。于是进攻中山国,直到中山国的一个县宁葭县。同时也向西征战,进攻胡人的领地,也就是现在兰州一带。
胡人的首领打不过赵国,只好献出马匹求和。胡人也没有什么可以进献的,要地没地,要资源没资源,只能够献出自己的马匹。而且,马匹对于胡化的赵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作战工具。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三零五年。赵王再次进攻中山国,这一次收获很大,一共占领了中山国丹丘、爽阳、鸿之塞,又取鄗、石邑、封龙、东垣。同时,中山国也进献了额外的四座城池,希望能够求和。
实力大增的赵国,几场战役下来,也直接把中山国的国君打跑了。
之前文章中讨论过许多的让国家富强起来的方式,有的施行仁政,有的建立新的制度,这里又看到了一种方式,那就是通过胡化,来让国家军队实力快速增强的方式。
关注【稽圣】
了解《资治通鉴》的故事,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理政思路,学习为人处世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