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换好驾照的从车管所出来发现时间还不到十点,恰在这时刚好有一辆去集兵镇158路公交车从远处驶过来,我突然决定要去集兵镇看看,便跑到街道对面的公交站,上了开往集兵镇的那趟公交车。

公交车沿着107国道依次停靠了观福园、湖南环境生物学院、李坳三个站点后,往西转入043县道,再行驶5分钟左右就到达集兵镇,全程也不过20分钟。
在集兵客运站下车后,就像来到了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这里也有高层的楼房,鳞次栉比的商铺,不算宽敞但却两旁停满大小车辆的街道,还有三五成堆的正在闲聊的居民。置身于两条街道交叉的十字路口,我一下不知何去何从。
集兵镇是衡阳县东部的一个乡镇,在衡阳市区北面,离市中心约15公里。该镇以坐落地集兵滩(位于集兵镇集兵村集市组)而得名。而集兵滩的来历流传两种说法:
一为史料记述。清朝同治年间的《衡阳县志》记载:元顺帝时(公元1333-1369年),衡州府发兵攻打敞峰匪患(今属衡阳县渣江镇黄柏村厂峰寨),在此地的河滩上集兵,故名。

一为民间传说。相传大禹治水南巡岣嵝峰(古称衡山主峰),见峰下一山钟灵毓秀,气势非凡,说此地久后必出神皇。若干年后,神皇果然在岣嵝峰下的泉塘坳一户名叫上官仙的人家降生,取名上官天赐。
此事惊动了当时的朝中皇帝,迅即调兵遣将来到衡州镇压神皇。官军从衡州一路北上,先在一河滩上驻扎,继而奔赴上官天赐出生地泉塘坳将其捕杀。后人据此将神皇出生之地取名神皇山,将朝廷驻兵的河滩称之为“集兵滩”。
集兵滩自古以来为衡阳县北乡重镇,商贸繁荣。西集公路和国李公路在镇中交汇,是通往县城和衡阳市以及南岳衡山、岣嵝峰的交通要道。
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县邮局工作期间,曾因工作关系两次去过集兵滩的邮电支局。那时,县城到集兵滩没有直达的客运线,从县城去集兵滩,得先乘车到衡阳市的汽车西站,再从汽车西站乘车去集兵滩。
每次到集兵滩出差至少得两天,先天去,如果不塞车,一路顺利的话,早上八点前从县城出发,中午时分也要中午时分才能到达集兵滩。

那时的集兵滩,是集兵区公所所在地,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一条东西方向的街道。街道两旁除了区公所,还有税务所、工商所、储蓄所、邮电支局(所)、医院(卫生所)、供销社、粮站、食品站、畜医站、农技站、汽车站等七站八所标配的机构,各自独立成院,用围墙围着,民房则很少。
如今,时过境迁。原来的集兵区撤销后设立了集兵镇。随着城镇的推进,镇上人口大增,附近村民都到镇上建房,小镇由一条街道,变成纵横交错、店铺林立的繁华之地,很多原来只有大城市都有的店铺,在这里也有了分店或连锁机构。
如果论规模早已不比当年的县城小,街道纵横交错,有的一眼望不到头,而且街道两旁也停满了大、小汽车和摩托车,最多的还是电动摩托,看那样子接客的不在少数,每个街道路口或转弯处都有。见有人走近,便有三五个骑着车过来问:“到哪里?坐摩的不?”
调到市区工作快30年了,我也曾有几次路过集兵镇,每次都是坐着车子呼啸而过,没有一次在这儿下车逗留过。
漫步这乡村小镇的街道上,我怎么也回忆不出30多年前那个邮电支局的位置,虽然在几条街道都看到有我原工作的单位的标识,但我心里很清楚,这绝不是原来的局址所在。
当我来到043县道和044县道的交汇处,突然眼睛一亮,看到044县道方向的老街上耸立着一幢四层的楼房,墙面有醒目的中国邮政标志时,任我的直觉那就是我要找有“故地”。
由于已分家20多年,我想昔日的老同事该退的退了,没退的也不一定会再在这里工作,即使还在,30多年过去,一时也未必能够马上认出我来,何况当时正是他们的工作时间,我不便打扰他们,只在该楼周围转了一圈,便拐进了附近的农贸市场。

我早就听说集兵滩的烧饼远近闻名,这里的油豆腐也丰市里畅销,在我家附近的菜市场,常有卖油豆腐的摊主说他是集兵滩的来吸引顾客。但正宗的集兵滩烧饼和油豆腐我都没有吃过。
我在市场上悠然地游转了一圈,发现有几家卖油豆腐的,油豆腐颜色挺好看,价格只有市里的三分之二。但我找了很久,都没有发现卖烧饼的。
我懒得问旁人,便拿出手机搜索,一下就有多家烧饼让的位置按距离由近及远依次呈现出来:烧饼西施、香子烧饼、传统烧饼、肖妹烧饼。其中“烧饼西施”就在我的附近不足一百米处,还是某平台全市吃饼的第六名。
于是,我按图索骥最先找到了“烧饼西施”。当时,一位系着围裙、穿着碎花上衣,下着牛仔裤,年龄大约四十左右“烧饼西施”,正站在电烤箱前专心地翻烤烧饼。
店子的正中央的大竹盘摆放着几十个刚出烤箱的烧饼,一个个又大又薄又圆的烧饼,金黄偏老的颜色,上面沾满了白色的芝麻,满屋飘荡着橘香,要不是热得烫手,真想立马就拿一个往嘴里塞。
旁边的一个台面上堆放着已经装袋的烧饼,每袋10个,估计早已“名花有主”,所以当我提出要买烧饼时,那位“烧饼西施”满脸歉意地要我稍等片刻,待盘中烧饼再冷过三五分钟,顺便告诉我烧饼的价格是每个3元,并问我要买多少个。
趁着烧饼冷却这个间隙,我透过玻璃窗,看到店的里间有三个系着同样围裙、年龄也不相上下的“烧饼西施”正在案板前快速而熟练地做着烧饼。案板一边整齐摆放了几十个烧饼的半成品。
考虑到还有几家烧饼店,也不知究竟哪家烧饼最好吃、最合我的口味,我在“烧饼西施”那里只买了5个。
然后步行近米,来到同一街道另一侧名叫“行香子烧饼”的店铺,发现这里的烧饼样式与“烧饼西施”的差不多,价格也一样,只是烧饼表面多了几颗葵瓜子。我不假思索再买了5个。
接着,想到来一趟这小镇也不容易,既然买了烧饼,不如再买点油豆腐回去吃。于是转身进了先前去过的农贸市场,在市场入口的“豆腐西施”那买了花4元钱买了半斤油豆腐。
市场外的街道两旁还摆满了当地种植的良种西瓜,个头特别大,估计每个都在20斤以上,价格比市里要便宜近半。但我感到家人在吃的方面“战斗力”有限,不宜买大瓜,只适合买超市里的现切瓜,只好放弃。
在返回客运站的路上,又路过“肖妹烧饼”店,烧饼样式、生产设备和工艺,以及价格基本没有区别,我想把购买的机会留待下一次,就没有再购买了。
来到客运站,正好有几辆公交车停在那里,我上了开着车门的那一辆,当时车上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位乘客,满以为还要等待很久才会开车,没想到我刚好坐稳,司机就发动了车子,很快驶出站台,结束了我在集兵镇这次不到50分钟的打卡。
由于时值近中午(11点多钟),乘客很少,沿途几乎没有乘客上车,车到我家门口,才花了30多分钟。
我一向不太喜欢在公众场合吃东西,所以尽管公交车上没有什么乘客,尽管那里肚子也有点饿了,一路我都没有品尝烧饼的美味,只是不停地闻到烧饼的香味,也许闻香也能止饿吧。
直到回到家里,放下背包洗好手,才掏出一个“烧饼西施”店的烧饼大口吃起来,烧饼又香又脆,好吃得停不下来,连吃两个,外加一瓶牛奶,就当了中餐。
晚上在餐桌上,准女婿听说我去了集兵镇,便脱口说出“那里的烧饼很有名”,我便指着茶几上摆放的两袋烧饼说“那就是我今天打卡时的战利品”。女儿放下饭碗不吃饭了,去拿了一个烧饼来啃。
我还指着餐桌上已经快吃完的一碗清水煮的油豆腐说,“这也是在集兵滩买来的”。女儿说,“难怪今天的豆腐比以往最好吃的还要好吃,原来是集兵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