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拥有精英心态?

作者: 芷涵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09:26 被阅读0次

没有完美的大学,大学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起责任。

那么,整个社会是不是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呢?这个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1.谁拥有参赛资格

随着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阶级流动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经济的不平等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不平等。越有名气的学校,学生的经济背景和家庭背景越是类似,教育达到了严重的同质化。

从表面上看,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名校,可能是因为学费越来越高,穷人家的孩子难以承受。但分析深层原因就会发现,这绝不仅仅是学费问题,更是因为——想培养一个能上名校的孩子成本越来越高。

随着学校的录取门槛逐渐提高,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无论是私人教师、课外辅导、才艺培训还是体育锻炼,都需要倾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不仅如此,名校录取时会格外照顾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有五类学生会受到特别的录取优待,他们分别是:捐款人子女、名人子女、教工子女、校友子女和运动员。

我们可以发现前四类都是以某某子女的身份出现。富有的捐款人、上流社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本校教工和往届校友,他们的子女拥有录取特权,充分体现了代际传承和阶级复制。校方希望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未来也进入这一阶层再进行捐赠,形成循环。

那么还有一个类别——运动员,是不是其他阶层学生的机会呢?

很遗憾,并不是。

名校指定的运动项目只是高端和小众化的运动,比如击剑、高尔夫、皮划艇、帆船,而不会是篮球。有钱人家的子女不仅在学习上拥有良好条件,就连运动上也充满优势。

名校所宣称的公平,往往只是拿学生性别、种族的多样性作幌子。表面看起来,我们走进了一个多种族的、男女平等的学校,实际上,看似多种多样的人,依旧是同个阶层的人,只不过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拥有不同的特长而已。

名校就像是特权的堡垒,录取只是走一个形式。大学校园是精英子女结识、交流的场所。由此,教育体系通过固化特权、妨碍流动性,让特权阶级不断延续下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当然,也有极少数蓝领阶层或农业家庭的孩子进入名校,并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或得到减免学费的帮助,但这只是用来装点门面,学校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得到免税特权,以及让不被录取的人无话可说而已。

事实是,大部分的普通人根本没有参赛的机会。

2.自以为是的天之骄子

在过去,学校会在新生入学时,让他们知道:被录取,并不代表一定比没录取的学生优秀。录取并不是成功的顶点,而是努力的开始。

学生应该通过自己接下来四年的努力,证明自己是值得被学校录取的,这激发了学生的奋斗意识。

但是到了今天,情况却完全相反了。

刚一入学,哪怕只是在新生见面会上,学校就开始不断地告诉学生:你们是最优秀的,能够录取到如此优秀的你们,是学校的荣幸。

学校之所以给学生戴高帽,拼命讨好学生,是因为在精英统治下,学校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供应商,而把学生和家长当成了客户,学校希望通过满足客户来得到更多捐款。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学校越来越注重仪式感。无论是在入学、毕业,还是各种公开活动中,学校都在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标志,甚至学校的代表颜色。学校希望通过强化自己的形象,提升在校生和往届校友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增强凝聚力。

学校里的教授们,尤其是名校的教授,也非常享受自以为是的满足感。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进名校,站稳脚跟,就说明自己是最棒的教授,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学生。然后,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夸奖、高度认同彼此的价值。

如果任何人对此有疑问,学校就会列举出一个重要的事实,来证明他们拥有最好的教授和最好的学生,这个事实就是——这里的教授,拥有最多的学术成果,所以是学术水平最高的教授;这里的学生是以最高分录取的,所以是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是,学术水平高的教授,就一定能教好课吗?分数越高的学生,思想品德就越是高尚吗?

学校通过偷换概念来自圆其说。不断抬高教授和学生的做法,让他们更加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应得的。

3.不可一世的优越感

来自精英家庭的名校学生,从一出生就受到各种保护和优待,很难接触到其他阶层的人。一路求学,又在各类名校里遇到同样阶层的同学,更强化了自己的特权阶层意识。

他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自己阶层以外的所有人。他们根本不了解普通大众,甚至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了解。这种非常狭隘的自我中心,构成了精英阶层的普遍模式,在他们眼中,只能看到自己,其他人都无足轻重。

自我中心带来极大的隔离感。他们认为自己和其他阶层根本不需要有交集。在这样的心态下,又怎么可能期待他们产生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呢?

即便参与公共服务项目,他们也把自己定位成拯救者,带着傲慢的态度和施舍的心情。越是参与服务,他们的优越感越是强烈。

这种优越感的背后,暗藏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之所以轻视他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卑。他们从小被要求要成功,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不成功就意味着不值得被爱,因此他们恐惧失败。他们根本不了解真实的世界,更不敢冒险去了解真实的世界。

所以现在的精英阶层,与曾经真正的贵族完全不同,他们既自私又没有安全感。

不可一世的优越感,只是他们自欺欺人的面具。

他们并不知道,唯有抱着平等的态度去体验其他阶层的真实生活,才能了解到整个社会的真相,也才能明白,自己并没有想象中得那么优秀。

4.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名校学生拥有太多资源,他们可以与政治领袖、顶级客商或是名人共进晚餐,或者获得各种特殊经费,比如旅游津贴、研究经费、奖学金等。同时,他们还拥有特权。比如分数。

回顾历史,曾经的名校是严格的,遵守着优胜劣汰的标准,每一级都有10%到15%的学生拿不到学位。

但今天的名校,打分标准非常宽松。默认的打分起点线越来越高,平均成绩更是节节攀升。仿佛在告诉学生,不管怎样,你们的起点就是比别人高,因为你们是如此优秀,而我们学校又是如此的高规格。

再比如纪律。考勤或者截止日期,原本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督促学生,但在名校这些都只是没有效力的空话。在名校读书的孩子,享有高度的灵活性,他们总是被照顾、被宽容,他们永远都拥有第二次机会。

学校默认他们未来会延续自己的阶层,因此,他们的大学就已经开始为他们展示未来的生活。

他们进入名校,就仿佛走进了安全的保险箱,加入了豪华的俱乐部,可以永远享受特权。和名校的精英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他们在普通的学校,要接受严格的规定。如果他们缺勤或者延误了最后期限,等待他们的就是惩罚,甚至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

学校给他们的定位是:他们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他们的选择也非常有限,人脉还是机会都与他们无缘,他们的未来注定了要服从被管理和被控制。

不同的阶层面对着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工薪阶层的孩子会被教导严格遵守纪律;专业人士的子女会学习如何创造表达自我,建立自己的优势;而精英阶层的孩子们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控制他人,如何掌握权力。

本应该通过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的精英阶层,只想继续占有他们的特权,并延续下去。

精英阶层已经习惯于享受特权。不仅仅是大学,整个社会都沦陷在精英统治中,这样的阶级堡垒,应该如何突破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相关文章

  • 如何才能拥有精英心态?

    没有完美的大学,大学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起责任。 那么,整个社会是不是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呢?这...

  • 随记

    生活中 最重要的不是物质环境如何 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只有拥有了好的心态 才能对生活充满热爱 才能领悟人生的幸福...

  • 如何调整销售心态?

    我们都知道销售心态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有多么重要,但很多销售伙伴并不清楚到底该如何才能持续拥有好的心态。 提到心态管理...

  • 心态决定成败

    拥有好的心态是一切好的源动力 拥有好的心态才能在面对一切不好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拥有好的心态才能让自己过得舒...

  • 心态决定成败,拥有好心态,才能拥有好人生

    正所谓,物由心转,境由心造,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是由心生出来的。 一个人的心态就像是一个人的命运的舵手,掌控着自己人生...

  • 幸福.如意

    在等待的日子里,勤奋刻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心态如何。 笑看得失才会海...

  • 幸福.如意

    在等待的日子里,勤奋刻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心态如何。 笑看得失才会海...

  • 新精英主义

    互联网+的科技浪潮下,呼唤着“新精英”人群:70后精英拥有知识和经验积淀,但挑战在于他们如何突破自己固有的精英...

  • 方寸之地 大千世界

    见过世面 看尽风景 才能拥有更宽广的眼界 才能拥有更包容的心态 才能拥有更多的回忆 澳门是近几年心心念念的地方 2...

  • 如何拥有平和心态

    持续阅读,听书学习,情绪日更第718天。分享如何拥有平和心态? 一是,好好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自己的身体就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才能拥有精英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xt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