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父亲去世我就一直在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我经常想起那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父亲在弥留之际究竟看到了什么,亡灵究竟去了哪里,再加之每天所感受到的对于衰老的抗争,都让我好像不得不开始认真得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
对于死亡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就是这样对于死亡不负责任的思想,导致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死亡的课程学习的太少。伊能静在星光演讲里说: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浪漫来对抗衰老和死亡。蒋勋说“如果没有死亡美学,生命就只是随便得生下来,随便的死去”
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理苍凉无比,脑海中一个画面:一个乞丐,卷着一张破席子,在街上流浪,走到哪里睡到哪里,然后最终在路边倒吸一口气在草席里了此一生。这不就是这种生命最真实的写照吗?我真的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每一个再伟大的生命,都不过是沧海一粟,甚至小到微不足道,再长的生命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种形式,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抑或是将要经历生命的三部曲:不由自主的出生,满怀希望地活着,然后无可奈何的死去。
看过那么多名人传记,了解过那么多种人生和死法,似乎隐隐约约明白一点道理,海德格尔说: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透彻,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我一想到死亡我希望我死之后后人能够在我的遗物和存留的文字中找到很多我曾经活的痕迹,是那样脉络清晰,是那样脚踏实地,是那样仅仅有条,而不是获得了什么奖,取得了什么殊荣,这就是我的死亡美学。
看到了边界才回过头来看过程,似乎很多就懂了,就释然了,就晓得了,于是人生有了这样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不是悲壮而是坦然,而是洒脱。
关于死亡只有圣经中有好消息,“关于睡了的人,弟兄们,我们不愿意你们无知无识,恐怕你们忧伤,象其余没有盼望的人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三节)
希望这个消息是真的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