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一山区中学。由于交通不便,星期天的时候常常回不了家。
有一次周日,早早在食堂吃过饭之后,就动身想到山里边看到。临行时,有一个刘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中午回不来,可以到村里边老乡家吃点,别客气!”听了这话,我和两个同伴都觉可笑,我们人生地不熟,谁会平白无故地请我们吃饭。
本打算上山后,随便看一看就立即返回的,但由于不小心同行的琚老师在下山时跌倒了,情况还比较严重,需我们两人架着才能勉强前行。不一会就大汗淋漓,需休息很久才能继续赶路。
中午12点时,才来到一个小村庄的路口。我们又饥又渴,但却早把来时备的水喝光,食物吃完了。这时琚老师坐在一块光溜溜的石板上,大概是被风吹来的饭香味提醒了,他边揉搓扭伤的腿脚边开玩笑说:“刘老师不是说让我们到村里吃饭嘛,你们二人腿好用,看谁去化点斋饭。”小张老师说:“你以为我们是取经的唐僧,到哪都能化到斋饭。你没看看这地方穷成啥,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会请我们吃饭。”
这个村子不大,好像也就只有十来户人家,除了偶尔有一两声鸡犬之声外,见不到一个人,安静的出奇。家家都是用石头盖的房子,很低很低的那种。此时可能人家都吃过饭休息了,看不见一缕炊烟。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有一位老大爷吱呀一声打开了门,他披着上衣,嘴里叼着一杆老长的旱烟袋,可能是被我们刚才的吵嚷嘻闹声惊醒了。看到我们的狼狈样,知道我们都没吃饭,就猛吸一口旱烟,然后对我们招手说:“年轻人,进来吃口饭吧,别饿着肚赶路。从这到山下的另一村庄还有十里路。”
我们三人都面面相觑,不好意思答应。老人家不由分说地又劝我们说:“不用生分,山里虽没什么好东西待客,但好坏会让你吃饱。”不等我们反映过来,就扭头又朝屋里头喊道:“他娘呀,你起来,有几个客人赶路过了宿头,没吃饭。你饹几张饼吧!”
我和小张老师交换了眼色,知道老人家是真情实意让我们吃饭,就不再推辞,道谢后,跟着老人来到屋里。在进屋的路上小张还摸出几元钱塞给我小声说,吃过后别忘了给人家钱。
没过多久,两大张葱花油饼就放到我们的面前,早已饥肠辘辘的三人狠吞虎咽般一扫而光。老人见了我们的食相后,知道我仆饿坏了,又每人加了一碗汤面条。
临行时,我拿出钱,想留给二位老人。因为,这里确实很穷,尤其是白面,他们平时肯定舍不得吃。但老人无论如何不答应,还把我们推出门外说:“如果让你们掏钱,我就不留你们吃饭了。”没办法我只好悄悄地把钱塞进门缝,希望对他们的生活能有所补益。
多淳厚的民风呀,现在想起来,仍让我感动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