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举另外一个例子。
引子
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各种憧憬和期许,也希望自己的工作或者创造的价值能够得到所在企业的认可。
只要被认可了,那么后面的事情就会顺利很多,我们也许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激励,也许会得到更多资源上的倾斜。
当然,我们也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但这是不断挑战自己,实现大踏步发展的良好机会。
这个时候,我们也许会迫切需要将自己的“功劳”充分曝光出来,甚至会主动抓住各种机会来为自己“营销”,让上层领导能够第一时间知晓我们的能力和价值。
而要实现真正的认可,除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努力和拼搏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传达机制。
这样的机制能够让上层领导与我们产生联系,知道有我们的存在,也能感受到我们所拥有的“能量”。
而一旦我们到了职业发展的中后期,情况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也具有更为成熟和系统的底层思维,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各种新的想法。
比如,我们会考虑进入一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平台,或者将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副业“转正”,并成为新的主业,又或者会选择加入创业大军,一起用自己的智慧改变这个世界。
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境界,那么我们对于“如何将工作价值触达上层领导这件事,就会感觉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时,我们对于工作的看法也会更为成熟。
比如,我们会认同自己与绝大多数平台都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如果企业无法看清我们的价值,那么这是企业自身的损失,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干预。
功劳是否需要营销的例子
本人曾在一家公司的产品部担任文档工程师一职,我的周围基本都是产品经理、产品助理、UI设计师等。
日常情况下,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安心坐在自己的工位上,要么出差,要么在各个会议室与合作团队开会,要么就是直接和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而突然间有一天,老板心血来潮,对各个部门进行了一番巡视,到了产品部所在的区域时,发现工位上空空如也,顿时非常生气,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同样不在工位上的产品总监处,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其管理好自己的团队。
接完电话后,产品总监也非常生气,觉得老板的这个行为是有失偏颇的,当天就召集下属开了一个非正式的短会,对老板的不近人情数落了一番,下属确实也有一些怨气,大家就这样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
然后,产品总监及时刹住了车,让大家停止抱怨,而是开动脑筋,一起来想一下如何让老板知晓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并充分意识到这些工作的价值,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家的思绪立刻被扭转了过来,开始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有的建议产品总监强化对上报告的呈现形式,增加更为详实的量化数据,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有的则建议各位产品经理在日常可以主动向老板汇报和请示,始终让老板保持一个良好的“印象输入”。
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位产品经理表现得相当不屑,他觉得日常的汇报已经足够,足以反映出日常的工作成果,是老板没有仔细查看;另外,员工工作情况如何是需要企业自身来发现的,这是企业应该具备的管理智慧。
如果不能发现的话,那么随后带来的人才流失、知识经验流失也应由企业自己承担,和员工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这里暂且不去关注这些观点是否有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团队领导专门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工作价值触达上层领导”这一话题,甚至提上议事日程的这个行为,究竟是好是坏,是不是一种正向的引导,能不能带来正向的结果呢?
相信大家看了本文开头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职场经历的话,一定能够得出一个正解。
不同角色的评判
1. 希望与当前企业共同发展的员工
对于拥有这一动机的员工而言,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也是领导关心下属的重要体现,他们也会将上层领导对于自己的评价看得很重。
因此,在这样的会议中,他们一定是最为积极的一方,也是吐槽最少的一方;同时,他们也会基于目前对上交流机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也会增加自己在上层领导面前的出镜率,也会让更多“出彩”的工作为领导所知。
但是,这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刻意”的成分在内,偶尔为之没有问题,但一旦将此作为一种习惯的话,将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2. 本身具备强大实力的员工
对于很多具备强大实力的员工而言,他们有很多核心知识和技能,也有强大的底层思维。在任何平台内,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良好发展。
因此,这些员工并不缺乏机会,他们的目光也会更为深远。在选择自己合作的企业时,更多关注的会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以及公平性等,并更多地考虑职业的长期发展。
对于这样的会议,也许他们会看在领导的面子上参与,但他们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他们也只会客套几句,敷衍而过。
3. 正在规划自己事业的员工
无论是在规划创业,还是在规划自己的副业或自媒体矩阵,他们更不会将这样的事放在眼里。
对他们而言,主业只是自己规划矩阵中的一环,在主业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最终都是要为其他副业,或是未来的创业所服务和赋能的。
另一方面,这些员工其实已经处在了创业的-1到0阶段,他们的思维模式早已发生了剧烈转变,可以认为已经和老板或上层领导站在了同一个思维层级上。
和这些管理者一样,他们会更看重于每件事所产生的价值或者意义,又或者产生的利润情况如何。
很显然,“如何将工作价值触达上层领导”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价值和收益。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每个人在看待好与坏的问题上,是有不同看法的。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针对这两个例子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