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父亲的育儿状况不乐观,甚至参与度过低呢?这节课来跟大家分析原因。
中国父亲的九种类型
第一种是事业型。一门心思放在事业上,觉得事业成功了,表明自己就成功了。
第二种是三分钟热度型。孩子刚出生,觉得孩子特别可爱。三分钟热度一过,就发现孩子太麻烦了,养孩子很费劲。
第三种是心不在焉型。心不在焉型的父亲,是很可怕的。尤其体现在很多的儿童安全事故中。
第四种是顾问型。顾问型,就是顾得着就问,顾不着就不问。通常情况下,当顾问的时候,都是挑剔、挑刺儿的时候。顾不着的时候,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干自己的事儿。
第五是漠不关心型。平常有些父亲连自己都不能够去敏锐觉察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父亲是不可能去关心别人的,他可能连自己都不关心。也有可能是那种特别关心自己的人,而不能够去关心别人。
第六种是望子成龙型。赌上自己的一切,都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人中龙凤,这种父亲很可怕,特别专制,经常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认为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辜负了我。
第七种是不知所措型。就是特别想卷入,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一旦卷入了以后,又老出错,出错了以后,就被妈妈批评,一被妈妈批评了,就又不知所措。久而久之,会选择退出育儿舞台。
第八种是学院理论型。养个孩子看书本,什么事情都跟书上学,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做。但是,每个孩子都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的,书上给到的是一般的范式,需要灵活运用。这种特别刻板、不会变通、缺乏幽默感的父亲,之后培养出的孩子长大也属于这种类型。
最后一种是轮不到型。这种类型,也是因为中国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母系养育孩子,以及隔代教养的局面导致的。
为什么说爱孩子,却看不见爱的行为?
1.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
传统文化,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很多时候,大家也认为这种想法是对的,就应该有人在外面挣钱,有人在家里坚守阵地,但其实挣钱和在家并不矛盾。可能很多人觉得是时间问题,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情,但其实时间是有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做好时间分配。
其中,一个方面是我们认知中的很多刻板印象,认为我们不应该把时间花在家里,因为那不是男人应该做的事,所以在角色转变上是有困难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自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女性的强势
中国家庭中,有一个特别典型的现象,就是女性都很强势。不仅强势,还扮演着“超人”,什么都能干,爸爸想要参与,就很困难。她们不让父亲进入状态,比如,你不用管,你管不好,你做不到等等。
3.隔代教养中的问题
如果是姥姥在自己家里,姥姥就会跟妈妈拧着一起,像一家人,爸爸就完全被排除在外。很多时候,爸爸就会慢慢淡出家里的圈子,走到外面去寻找更多的认同和价值感的存在。所以生完孩子头两年,离婚率是很高的。
如果是奶奶在自己家里,也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奶奶通常会更心疼自己的儿子,什么都不让自己儿子做,不用你照顾孩子,不用你陪孩子睡觉,不用你来喂孩子,奶奶就是全能型。但是绝大多数奶奶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在婆媳关系很恶劣的情况下,导致爸爸左右为难。因为婆媳关系,因为父亲的不参与、不做主,因为爸爸没有对妈妈的积极支持,导致很多妈妈出现了极端的行为,比如说抱着孩子跳楼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