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我的人生 19~24
第二十五章 女儿所遭遇的磨难
那年冬天,为了生活,趁着农闲,我日夜扑在给人家加工衣服上。
可是却疏忽了对孩子们的照顾,女儿吃饭挑食,抵抗力差。本来身体就弱,感冒发烧经常反复出现。
这次女儿又发烧咳嗽,在村里打针吃药了好几天了没见好转,才到医院去,一拍片检查,因为咳嗽引起,已是“肺门淋巴结核”这一住院,一冬天的辛苦付出算是白忙活了。
一直到八六年,在辛勤劳作下,又盖了五间南房,两间西房养牛,还搭起了磨面机房子,安装了磨面机和碾米机,农、牧副业齐发展,生活在逐步提高。
那时,村里家户电视机还很少,为了孩子们也能有电视看,那年冬天,我们就用我加工衣服挣的钱,倾其所有,买了一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
然而,命运真会捉弄人,在我们每天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体弱的女儿又发烧了。
这次再不容忽视,赶紧抱着女儿去了离家比较近的中医院,谁知输了一天液以后 ,赶天黑烧不但没退下来,发现女儿的眼睛却提起来了,白眼珠子一直往上翻,赶紧叫来了医生,医生却说:“你孩子在看电灯呢!”
我说:“不对,哪是在看灯,分明是眼睛往上翻呢!”
医生说“要不再抽血做个化验,看是不是“脑膜炎?”
我一听吓坏了“我孩子好好的,就一点发烧,怎么越治越严重了呢?我孩子可不能当你们的试验品!”
当下和丈夫商量,马上转往县医院。
丈夫联系好了县医院,当县医院听了情况,让我们住到了传染科,第二天也还是要让做“穿刺骨髓化验”。
丈夫虽人强胆子却小,也大概是心疼女儿,当要做“穿刺”的时候,他却哭着跑了出去,没办法我只得一个人守着女儿。
原来做“穿刺”是抽骨髓化验,还不能用麻醉剂,用锥子那么粗的针头,直接硬生生的插进脊梁骨缝内去抽骨髓。
医生和我使劲按住女儿,当护士针头插进去的那一刻,女儿哭着的一声惨叫声“妈,我疼死了!”
我顿觉天旋地转,空气也如凝固了一般,等给女儿抽完了“骨髓”,我喉头一股苦味直往上冒,跌跌跄跄的跑到了病房门外,哗哗的吐出来黄黄的苦水。
上天保佑,做了“骨髓穿刺”,化验结果一出来才知道,是中医院用的红霉素过量导致眼睛往上翻。
还好不是“脑膜炎”,住了一段医院回家了,有惊无险啊!
第二十六章 总觉得对孩子们有所亏欠
从那以后,丈夫就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每天回到家里先摸摸女儿的额头,看是否发烧,再看看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女儿一出现双眼皮就会发烧)。
时光如流水,在忙碌的生活中飞逝。
孩子们也在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上学,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报到,至于教室在哪儿,老师是谁,我们一概不知道。
我们各自忙活着,也没有时间,从不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孩子们也都养成了一种内向的性格,不善于表达和交际能力。
大儿子从小学开始,各门功课总是班里学习的头排人物。儿子在班上当班长,要检查别人作业的时候,却被那些顽皮捣蛋的把他的作业本都给扯坏了。
还经常被一些顽皮捣蛋的孩子追着打,有一次都追到家门口来了,正好碰到丈夫,他喝住那孩子:“再这样,你爸不管我来管,小心我揍你!”
打这以后才慢慢的有所改变。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学习也挺好,一直是班里前一、二名,也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可是也是性格内向、弱,就是不善于表达,让一些强势的同学 羡慕、嫉妒、恨。
有一天回来哭着说:“妈妈!给我转学吧,我不在这学校里念书了!”
我一问,才知道有个强势的班长,因她父母在外地跑车,还给学校捐了鼓乐器,班主任及老师都特别袒护她,她也就越发嚣张。
她嫉妒女儿学习比她好,就让全班的女生都不准和女儿讲话,不准与她在一起。
我只是哄着女儿说:“没人给你在一起没关系,你自己好好学习就得了,别管那么多了。”
女儿一直就这样忍受到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才不在一起了。
但内向的性格就是小学这段时间,在她幼小的心里却造成了抹不去的阴影。
现在想起来,那时也确实太疏忽对孩子们的照顾了。
再说几十年来,丈夫在巷里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上都是跑堂的堂头,也就是“总管”,他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从来不许我们孩子跟着去别人家里吃饭。
小儿子有五六岁的时候,还是比较调皮点,在同伴的伙同下,刚走到那家过事的门口,被丈夫一巴掌煽了回去,从此再也没有跟着去过。
就是隔壁邻居家有事,邻居对我说:“你俩大人都在这里帮忙,就让孩子们一块过来吧!”
但是邻居拉也没能把三个孩子拉过去。
孩子们也都从小都会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东西吃,如“炒馍花”就是他们最拿手的饭菜。
第二十七章 风雨同舟
八十年代时,已改革开放,丈夫除了在地里种些农作物外,闲余时间还带领队里年轻力壮的劳力,在街上当装卸工。
主要是在生产资料公司里装卸肥料,活忙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能装卸几十吨货物。
风雨无阻,虽说苦点累点,但是能挣点现钱,也都是当时一笔可观的收入,是邻村里的人比较羡慕的事。
丈夫在队里各家各户里红白喜事就一直是跑堂的堂头,就是管理事情的整个过程的“总管”。
做管事的可不容易,又不挣一分钱。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一条龙”专门为红白喜事服务的。
尤其是这“总管”,红事三天,白事就得耗七天,整个事情从头到尾都得操心,事情每天进展的整个过程,人员的安排、席间从吃、喝、用,时间,地点,烟、酒的保管及分配,都得点点想到安排好。
丈夫有时睡到半夜里想起什么事,都赶紧爬起来用笔记住,只怕白天给忘了。
无论谁家里的事,他都特别敬事,富家不浪费,穷家更得省,总想着能省则省,给安排的井井有条,有秩有序,圆满结束。
因为他办事公平,节俭、敬事,谁家里有事就都非得让他来管,这盛情难却。
在各家各户里耗上几天,又是分文不取,那时可已是经济时代,在外边干一天活还能挣上几十块钱。
搭时搭力的耗上几天不说,吃饭也不着顿,这几天下来,他的胃病准犯。
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各家里都有事,迎来送往,为之人情,他都付出了心血。
再说这几个孩子大了,吃喝穿戴,上学可都得花钱,我光靠做衣服挣钱是远远不够的,就在一个朋友伙同下,上街赶集去卖货。
那时市场刚开放,街上卖东西的人还不多,刚开始我们就去外地各自批发进了一些袜子,也没有经验,上街一卖,看着还挺红火。
可是到家里一对账,却赔钱了,明明觉着挣钱才卖的呀!怎么回事呢?守不住摊子。
一连几天都这样,就改变了方法,我们两个合在一起卖,这样一个人收钱找钱的时候,另一个人可以看着摊子,这样下来一算账,还是稳赚不赔。
于是,我们两个后来就干脆合在一起来了,进货平摊钱,卖了平分钱,当天清账。
就这样,我俩在一起合伙干了十几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都十分不容易。
第二十八章 风雨兼程
和朋友一起合伙出去卖货,说朋友也是邻居,别人都认为我们是亲姐俩。因我俩在一起合伙做买卖,大小也算是个生意,每天都有现钱过手,这一般人可是做不到的。
八六年的时候做生意人还不多,我们就总进一些随时令的物品,随进随卖,从不在手里压货。
进了货以后放在家里,每天拿着一小部分,骑上自行车去县城里面卖,因刚开始的时候已经试过一段时间了,一个人摆摊人一多总丢货,不敢让人哄抢,所以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去多少货。
合摊以后,就打听到周围各乡镇的每天都有集会,就决定出去赶集去卖。
那时公共汽车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开通,唯一的代步工具也只有自行车,无论春夏秋冬,在方圆百里之内,我们俩就骑着二八式高梁自行车来回穿行,一路上我们的骑行速度总超越了前面所有的赶集人。
农村里有句俗语:“麻雀都捡繁地儿落。”
人也一样,在长期的赶集卖货中,不管卖什么东西,无人问津时就干等着没人买,同样的物品只要人一多,越抢越卖货。
时间长了,我们俩就抓住人的这个心理,以物美价廉,用薄利多销。
每到一处,摆好了摊位,就吆喝着婶子、姊妹的让前来买货的人愉快购物,满意而走。
每天买货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成为集上的一个亮点。
每天都是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就走,有的时候,赶到集上时,我们人还没到,就有人在那儿等着,我们每天出去不管拿多少东西,紧紧张张的不停一时,中午都顾不上吃饭,带上一瓶水和馍馍垫一下饥。
赶晚上回时基本上就卖的剩不了多少了,早已饥肠辘辘。
回到家弄清了账目,吃完饭了再整理东西,准备好了第二天要带的物品,虽然疲惫不堪,倒也挺欣慰。
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有一次要去的地方比较远,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的要好几十里地,当赶到时候已经正当午了,我们又没有固定摊位,摆到哪儿都不让,因为我们取利薄卖的便宜,周围的摊位都不愿意让靠近他们。
没地方摆就卖不了货,摆到街道中间又被工商管理人员把我们的东西收走了一些。
又是在外地,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没卖多少钱,还拿走了一些东西,又不知道到哪里要去,只有这样自认倒霉,收拾好了东西,原路往回返。
一路上走着,诉说着、笑一阵、哭一阵,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和汗水。
第二十九章 生活的积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如流水般一年年飞逝,在漫漫岁月的痕迹中,流走了多少辛苦的汗水和沧桑,才沉淀下来了的成熟。
我和朋友一起合伙摆地摊卖货好几年了,街上赶集卖货的摊位也越来越多,我们一年四季,除了下雨天不能出去,每天不是进货就是赶集。
摆地摊是风里来雨里往的,酷暑炎热和严寒霜冻是在所难免的,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
我每天早上赶走之前先准备好一家人的午饭,遇到要蒸馍的时候,就得三点钟起床蒸馍馍,要在八.九点钟赶集之前蒸好了馍,炒好菜,在炉子上烧好了米汤,供他们父子几个中午回来吃饭,晚饭都是我们回来才做,经常吃的晚八九点了。
赶集走的时候经常带着馍馍,夹点菜,带着水壶,在街上忙起来就没时间在外面吃。
烈日炎炎的夏天,要在当地还可以搭个帐篷,遮点阴凉,要去外地就只能带上个凉帽,爆晒在日头下,街上的柏油路面都晒的出了油,脚底板烫的都是硬邦邦的一层。
冬天更难,有时刮风天,骑上自行车,顶风吹的再使劲蹬车子就是走不动,就是在雪地里,也能走的全身冒汗。
那时摆地摊我们靠的是“单打一”,随着季节进一些时令物品,薄利多销。这样下来并不少卖货也不少挣钱,更不怕压货。
久而久之,我们摸索出了人们的心理,人越多越抢越卖货。
我们摆的地摊,不管到哪里一摆,就有不少人前来买东西,挑的挑,捡的捡,人总是络绎不绝。
人太多的时候就涨价,最起码的是宁可少卖货,也要看住本。
不时的催促挑选好了的就付清钱,那时不管在车上,还是在集市上,到处都有扒手。
这些人不光在口袋里掏钱,而且还有的拿着个编织袋,逢物作价,他们趁着人多,也装作是买货,只要稍不留神,他们能顺走的就毫不客气的顺走。
时常见到不三不四的三支手的人就客客气气的请他们走。
两个人在一起的摊子就要摆的大一些,吆喝声大一些,让挑选的人多围一些,两个人可以说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赶天黑回去经常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了。
赶了十多年的集会,卖的货物多了,见的人也多了,经的事也多了,真的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第三十章 晴天霹雳
寒来暑往,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不分昼夜的和丈夫都在为生活辛勤的劳作着。
自从分田到户责任制以后,我父亲总是把我家的地像自己家里的一样打理,一样的操持着春夏秋冬。
父亲的身材并不魁梧,但他像大树一样为我遮阴纳凉,让我总有所依靠,用坚实的肩膀扛起了一片天,两块地,两个家。
每年农忙夏收的时候,都是全力以赴,全家出动帮着我家抢收麦田。
不料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个永远的记忆铭刻在我的心间,那是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那天,爸爸像往常一样,又去给我家收墒地去了,他总是在地里干完活就吆喝着牛车直接回家去了。
不料想,就在回去的路上,却遭遇到了车祸!
我听到消息那一刻,真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
丈夫叫人把父亲从乡镇医院拉到县医院,看见父亲糊里糊涂的躺在县医院病床上,经过医生诊断,怕是颅内出血,要做开颅手术,县医院做不了。
那时,通讯也不发达,丈夫急忙派人去市医院找外科手术医生,可没等人回来,父亲就走了!
此时,我早已乱了方寸,如天塌地陷一般,顿觉天昏地暗,玉心俱碎!我哭的死去活来,可终究爸爸还是就这样走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痛彻心扉的一幕!
那年,勤劳的父亲才五十八岁,人生将永远定格在那天、那时、那地、那条要了我爸爸命的路上。
父亲的生性淳朴敦厚,勤劳善良,勤俭忠厚,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做事踏实肯干,个性刚强坚韧,性格温和可亲,从来没有对我们乱发过一次脾气。
父亲一生虽说是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我们耳濡目染着他的言传身教。能时刻激励我坚强、自信、勇敢、善良、理智、不屈不挠,积极向上。
父亲朴实无华的灵魂已入驻在我心底,他那慈祥和蔼可亲的教诲,潜移默化的将伴随着我一生。
父亲的一生可歌可泣:
勤劳善良,忠厚本分;
吃苦耐劳,乐此不疲;
任劳任怨,朴素节俭;
早起晚睡,勤勤恳恳;
大事小情,没有不会;
再大困难,默默承担。
与人无争,与世无争。
父亲的一生,像老黄牛一样的精神,吃的是草,挤的是奶,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着。
愿我勤劳的父亲在那边别再吃苦受累,无灾无难,永远快乐幸福!永远!
未完待续……
文/淡淡的云
2021.2.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