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硬读《随园诗话》读书
硬读《随园诗话》(160)

硬读《随园诗话》(160)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09:32 被阅读79次

卷五(一)

乙亥秋,余绵庄家。绵庄指一少年告我曰:“此严冬友秀才也,年未弱冠。前日学使问《笙诗》有声无辞,生条举十六家之说,以辨其非。”余心敬之。已而见过,以《秀容小草》相示。《晚眺》云:“别院鸣钟鼓,登楼报晚晴。一山清有待,千树暖无声。渐得东风信,弥伤旅客情。沧洲明发早,应负好春生。”《舟次仇湖》云:“际天双岸失,出雾一帆轻。”

吊,释义:1、表示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2、悬挂; 3、提取,收回;例:吊销。4、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程廷祚,(1691~1767),初名默,字启生,又字锦庄,号青溪居士。江宁(今南京)人。清代学者、史学家。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词不第。他读书极博,而皆归于实用。非议程(颢)、朱(熹)理学,反对墨守前人陈规。认为智愚贤不肖之差异非天生就有,乃环境熏陶所致。对方志理论颇有研究。著《易通》六卷,《大易择言》三十卷,《尚书通议》三十卷,《青溪诗说》三十卷,《春秋识小录》三卷,《礼说》二卷,《鲁说》二卷。曾作《青溪全集》,抗战期间北大印行程廷祚的《青溪全集》,1936年6月胡适为此集作序。

严长明,(1731-1787年),字冬有(一作冬友),一字道甫,江苏江宁人。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高宗南巡,以诸生献诗,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旋入直军机处,博学多智,又工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累官至内阁侍读。历充《通鉴辑览》、《一统志》、《熟河志》、《平定准噶尔方略》纂修官。聪强绝人,书无所不读,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有《归求草堂诗文集》、《西清备对》、《毛诗地理疏证》、《文选课读》、《文选声类》、《尊闻录》、《献徵余录》及《知白斋金石类签》……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学使,即学政。所谓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 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吏中指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巡抚、巡按等平行,都是三品衙门。

《笙诗》, 指《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之什”、《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也称“六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本就“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至于为什么有目无辞,朱熹的看法是原本就“无辞”。但还有一种看法是原文辞“亡佚”。

条举,汉语词语。释义:1、谓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旧唐书·郑覃传》:“帝尝谓宰臣曰:‘百司弛慢,要重条举。’”2、逐条举出。宋梅尧臣《得王介甫常州书》诗:“事成条举作书尺,不肯劳人鱼腹将。”

沧州,释义,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出自:三国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另,指沧州市。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严长明,未及弱冠,已能谈论《笙诗》,还能条举十六家之说,与督学大员论辩是非。这是何等才学之人?不瞒读者,《笙诗》一词,平生首知,遑论“有声无辞”之因?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诗作诗,亦是此理。清代诗人乔亿《剑溪诗说》称诗学须得“根本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指义四始(指《诗经》的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的首篇诗歌),放浪于庄、骚,错综于左、史”。又称:“诗不读书不可为。”所以当前许多人作诗不佳,多数源于读书太少。此病亦在己身,应当自警自策。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160)

    卷五(一)乙亥秋,余吊于绵庄家。绵庄指一少年告我曰:“此严冬友秀才也,年未弱冠。前日学使问《笙诗》有声无辞,生条举...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6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mw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