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作者: 黎叔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2:52 被阅读0次
    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P4、用最简单的食材,创造出最朴实的美味,喂饱了我幼年与青春期那没有底线的胃口,也滋润了整个懵懂而幸福的童年。

    P14、东北酸菜的制作过程:入秋后,妈妈将大白菜的根部砍去,在阳光下曝晒三到四天,撕去表面老掉的白菜叶,用温水洗净,一层层码入酸菜缸,每层之间撒上大粒盐,最后倒入温开水,水要没过白菜顶端,上面压上重重的压菜石,经过自然发酵,一个月以后,大白菜开始变酸,就可以食用了。

    素包子要趁热吃,咬一口热气腾腾的包子,二十多种食材奏响的是一首旋律繁

    P34、复的美食交响曲,食材相互帮衬又不互相抢戏,随处可见的家常食材组合起来却极大地提升了本身的口感。

    奶奶的素包朴实无华,但把寻常的食材通过组合达成一致,这似乎是食材之间难以解释的协议,也是饮食的魅力。

    P36、家是什么?不是夏日炎炎下,冰镇啤酒立竿见影的酣畅淋滴,而是健康饮食带来的润物细无声般的美妙。每个有家的孩子都会谨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炎热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亲情的味道,交织在食物中,藏在每一个离家的孩子的心目中,每当想家就会嗅到别人闻不到的家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离愁。

    P40、煎饼馃子没有什么精致的食材,也跟昂贵无关,勤劳的天津人立即发现了这道面食的优点:好吃、解饱、方便携带,这是天津人关于吃的法则里,高于一切的几大元素。

    煎饼馃子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

    P43、但品牌煎饼对我毫无吸引力,对于吃了将近30年煎饼保子的我来说,没有吃到过特别好吃的煎饼,也没有吃过特别难吃的,作为大众小吃,它应该扎根在群众中,简单方便美味,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前饼课子做法

    材料:面粉120g、绿豆60g、鸡蛋2个、油条或者保筐1个,甜面酱、辣椒酱各适量。做法:绿豆提前泡发;面粉、绿豆按2:1的比例搭配,加适量清水,放入搅拌机,打成糊状。

    P61、山东章丘的大葱最出名,章丘出产的葱又粗又壮又高,长势好的葱竟能长得比人高。甚至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给大葱起名“大梧桐”和“气煞风”这样的名字,难道连风爷爷都吹不倒这粗壮的大葱了吗?

    P66、美好的时光总难以复刻,它们活在梦里那个叫做家乡的地方,那里从来不是遥远的地方,即使地理上有千万里,可在心中,或许只有一碗饭的距离。家乡的味道也并不一定最美,但却是一种熟悉,一种怀念,一种你一回到家就想去回味的吸引。济南,是我不得不爱的永远故乡。

    P70、酥,一种使食物酥烂的方法,食物漫长的酥烂过程,考验着人与食物的耐心。在翻腾的酱汁中,心沉下来了,菜自然就入味酥香。酥锅通常以醋调味,用小火焖至酥烂,又称为酥菜。酥莱酱色红亮,远远看去,却还是难脱齐鲁平民菜“黑乎乎”的特点,不过味道那真是没得挑。

    P89、如今,火锅大多已变成了不锈钢器皿,燃气灶和电磁炉也渐次取代了木炭。在我的家乡,人们不再用铜火锅吃“一锅烩”,而是接受了更普遍的“涮肉”吃法,能吃上一顿火锅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少肉少油”成了人们新的饮食理念。离开家乡后,我尝过的火锅风味多种多样,虽然不再有呛人的黑烟,但也少了铜器加热后散发出的独特味道,更少了当初面对它时的那种期待。

    P93、美食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你味觉欲望的同时,总能唤醒你的记忆中最柔软的地方,让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地方浮现于脑海,产生与之关联的情景。

    P122、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不仅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而且还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尖蟹,“团”指团蟹。苏东坡以诗换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足见食蟹之魅力。

    P169、好多北方食客把豆腐脑当成豆花,以为二者相同。其实,豆花与豆腐脑虽然同根,口感却大为不同。豆腐脑吃起来很滑,表面细嫩如凝脂,而豆花外面多孔洞,虽然其貌不扬,口感却更好。

    而除了素豆花外,更有香味浓郁的荤豆花,尤其受川南一带人的喜爱,甚至还有人创造出“东坡豆花”这样故意与骚人墨客连结的菜肴,不过仔细想想也确有道理,苏东坡肯定也难抵豆花的诱惑吧?

    P173、我想我们这一代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大多有这样的成长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年年岁岁中,被无端地植入了许多泡沫般的生活模式,在青春少艾风华正茂的年纪,都很少去关注或渐渐遗忘自己的故乡,也不论贫穷,小康抑或富贵,与多数亲人都保持着疏离……但某一天,又突然因为一些不能详述或不明的原因,回到他们中间,那些对他们的一知半解,忽地串联成章,清晰易见,却不知过往的时光被哪些人事在雕刻,从成年回归幼小,再走到那些陪伴你幼小光景的个体生命中间。

    P187、食物的文明,无形中记载着社会的缩影,牡蛎从香榭大道上的高档珍馐美味,到隐隐于市的路边小吃坷仔煎,真是意谓着:一种食材两样情,中外海味见高低!

    P191、外婆向大家说:在我高考前,她依照习俗,去村里的文昌帝君庙祭拜了:葱、竹笋、芹菜、蒜、包子、粽子、菜头、桂花、油,它们分别代表着聪明、顺利、勤奋、计算、包中、好采头、贵发、加油等意,就是希望我能勤奋加油,一举包中,顺利考上大学。果真韩愈公保佑,皇天不负苦心人!

    P19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通村的家塑就了我智者的风范,外婆的家成就了我的仁者之心,两个家、一份情,都让我如此魂萦牵系。

    P193、外婆口中秀才吃的“佛跳墙”,原名“福寿全”,是闽菜中的首席名菜,又名“满坛香”。关于它的由来典故,民间传说的版本多得让人雾里看花,好像戏班子随时都能上演的老戏码,流传在酒楼茶肆间。

    这道装入绍兴酒坛用小火慢煨三小时以上的荤素大杂烩,食材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主料有鱼翅、鲍鱼、干贝、海参、金华火腿、蹄筋、鱼唇等18种主料和排骨、猪蹄、香菇、冬笋、白萝卜等16种辅料。煨制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利用煎、炒、烹、炸、蒸等多种技法,将食材的最佳味道体现于汤头中,并利用荷叶将坛口密封,经长时间焖蒸,存封住食材炙熟后自然调和的浓郁香味。

    P197、原因无他,或许正如鲁迅“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言:“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4、《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读后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rp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