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漫人生路,慢慢体会散文简友广场
到三月街寻找舌尖上的乡愁味道

到三月街寻找舌尖上的乡愁味道

作者: 罗帮义 | 来源:发表于2022-05-03 06:29 被阅读0次

罗帮义文

  每个人都记得舌尖上的乡愁味道,包括我,一个从县城里走到州城的人。

  我的老家在一个称为博南古道上的小城,名为永平县,这里是丝绸之路马帮运货必经的地方,过去曾是滇西要塞,过往的马帮如现在告诉路上的车辆,行走中赶马人为了节省时间,独创了一种炒鸡的方法,后来成了县城的名菜“黄焖鸡”

  从小一到过节,餐桌上少不了“黄焖鸡”这道菜,缺少了就少了过节的气氛。因为黄焖鸡,永平美食黄焖鸡也就成了小县城最靓丽的名片,也就成为离开县城的游子思乡的味道。

  小县城虽然不大,但以黄焖鸡为招牌的饭店至少有上百家。过去还没开通高速路时,滇缅公路(后来被称为320国道)上,进入永平地段就能看到每隔几公里就有经营黄焖鸡的小吃店,过往车辆都会选择在这里吃饭,吃过一次黄焖鸡就让人难忘。久而久之,以永平黄焖鸡之名的馆子几乎开遍了全国各地,当然不一定是永平当地人,很多都是冒名顶替,自然不是永平人炒的黄焖鸡就没有那种味道。


  每年的大理三月街,最火爆的仍然是永平黄焖鸡,上百家永平黄焖鸡店都会在三月街上租临时摊位,三月街也就是一个礼拜的时间,可每年都有食客来找寻这种味道,渐渐地,来逛三月街的人都认为,到三月街不吃一顿黄焖鸡就像是没来一样,食客的趋之若鹜也让永平黄焖鸡经营户赚得盆满钵满,大家很夸张地说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黄焖鸡一年经营七天,七天可以吃一年。这些说法有点夸张,但火爆程度可以肯定能赚不少。

  每年的三月街作为住在这个小城的我都习惯带着家人或朋友去尝一下乡愁的味道。可连续三年由于疫情三月街这个千年流传下来的节日停办,尝黄焖鸡也只有回到老家。今年三月街上朋友开的“刘老三”黄焖鸡店在这里开了新店,但只能在网上购买或打包带走。我原本以为不能去感受那些热闹场景,朋友却打电话让我去尝尝他的手艺,他的手艺不用怀疑,因为他的黄焖鸡曾好多年被三月街组委会评为“最受消费者喜欢的美食”不少的参赛奖项的金、银奖,也证明了他的手艺。


  我们到三月街上,朋友在灶台前忙过不停,手机订单响过不停,有的订单催得很急,他只有退掉,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每份黄焖鸡他都要保证质量。简单的话我才明白他为什么他的店长盛不衰。

  一盘金黄的黄焖鸡上桌,我们是例外在店里就餐的人,大家按捺不住美食的诱惑,不到40分钟就把5斤的黄焖鸡消灭。

  三年了,三月街慢慢淡忘,但今天尝到乡愁的味道,同时也又让我想起了三月街热闹的场景。感谢朋友,让我再次了却对故乡的思念。

如果你来大理一定要尝一下永平黄焖鸡,保证你会一生难忘。当然你可以到永平或找正宗永平人经营的馆子,其它的人是炒不出那种让你忘记不了的味道,因为炒鸡的配料你不可能学到。

相关文章

  • 到三月街寻找舌尖上的乡愁味道

    罗帮义文 每个人都记得舌尖上的乡愁味道,包括我,一个从县城里走到州城的人。 我的老家在一个称为博南古道上的小城...

  • 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的乡愁 前年和...

  • 舌尖上的乡愁

  • 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通过对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

  • 舌尖上的乡愁

    清明前夕回了趟家,正是家乡的蛎虾最为肥美的时候。蛎虾个头不大,外壳粗糙,肉质却细嫩弹牙,鲜美无比。 厨艺了得的老妈...

  • 舌尖上的乡愁

    如果不是好友打电话找我出去逛街,我估计我的周末就是在家里:睡觉,吃,看书。然后再循环。天一凉,我就懒得思考懒得动,...

  • 舌尖上的乡愁

    在中国的西南部,有这样一座城市,它的前面有“火炉”、“山城”、“雾都”的称号,它就是重庆。说起重庆,作为一个吃货,...

  • 舌尖上的乡愁

    前些天看到陆谷孙先生从前的访谈,说起他不愿意移民的原因:“一到秋天,秋虫鸣叫声大起,这时故乡的草木、风物、氤氲,...

  • 舌尖上的乡愁

    年纪越长,越能体会到这种舌尖上的乡愁。年少时那些模糊的记忆,开始日渐清晰地在味蕾上呈现,且无比固执,无法调和。 比...

  • 舌尖上的乡愁

    乡愁总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得特别的突然,有时明明在看着电视,思绪就猛地飞到了家乡的情景,拉也拉不回来,有时候煮着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三月街寻找舌尖上的乡愁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db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