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才和李水源回到家,王梅儿看到就说:“哎呀,我们家的两个干部回来了。”
李宝才说:“妈,你这是啥意思,到底是夸我们,还是笑话我们呢?”
王梅儿嘿嘿笑了一声,说:“笑话什么啊!我就想着你们都去给合作社干了,家里的活谁来干啊?翠英躺在炕上下不来,你们就一点也不愁吗?”说着,王梅儿立即转喜为悲,抽泣了起来。
李水源赶紧将王梅儿搀扶着,说:“奶奶,你别难过,现在入社了,跟以前不一样,我和我爸不干家里的活,一样能够挣到工分的。”
李宝才紧接着说:“水源说的对,我们每天忙着为社里操心,都要记工分的,相当于一个劳动力干活,好着呢。”
“好啥呀!啥事我还不清楚,翠英干不了活,四个孩子都小,我也老了,一家九口人,就凭你们两个,我看怎么养活?”
听王梅儿这一说,李宝才觉得也似乎很有道理,有些人家都是壮劳动力,一个顶一个,参加社里组织的劳动挣的工分就多,而自己家的确就他和水源两口子,三个人养活九口人,是有点费劲。但转而又一想,水生和草儿过几年也就长大了,难也不过就几年的事情。
李宝才说:“妈,你别担心,还好前两年家里积攒了些粮呢,等水生和草儿长大就好了。”
“我年纪大了,估计社里也不让我干活了。”
李水源笑着说:“你把我的两个娃带好,就算是挣工分了,我负责把你养上。”
说了一会,李宝才就进了自己的屋子,看着躺在炕上的张翠英说:“今天的汤药喝了吗?”
张翠英点了点头,说:“喝了。你说我这个废人,人家都去社里挣工分了,我躺在炕上起不来,真是活受罪啊!该了死了算了!”说着,大颗的泪珠就从脸上滚落下来。
李宝才安慰道:“你好好养病,等身子骨好了挣工分也不迟。”
“唉!谁知道那天才能好呢!听到你们干这干那的,我就急。你看着我整天好像都在睡觉,哪有那么多的瞌睡啊!”
李宝才本来打算要给张翠英说下午就要大干了,一听这话,就不敢再说了,只好一个劲地安慰她不要多想,好好待在家里养病。
说到干活,李家窑的社员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积极。吃过中午饭,也不休息,社员们就开始准备,把铁锨头磨一磨,把子固定固定……
王海全吃完饭就扛着铁锨,手里提着一卷子绳子,往准备修圈舍的地方走,他想把圈舍的位置以及面积再认真核实一下。就在他用铁锨在地上划线的时候,李喜来带着一家子人过来了。自从张皮匠辞职后,李喜来对管委会越来越信任,干什么工作总是往前面冲,就他一个人带动了很多地富家庭,都很支持管委会的工作。
李喜来说:“王委员,你在忙啥?我帮你一起干呗。”
王海全说:“你们来的正好,帮我把绳子拉上,咱们把打围墙的线划出来。”
李喜来和媳妇按照王海全的要求,从东到西把绳子拉得直直的,王海全则沿着绳子撒上白石灰线,在社员到来之前,一个长方形圈舍图就已经画好了。
没有公事的时候,合作社的干部也要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李宝才和水源扛着铁锨来到了工地。李水源还要做开工前登记,收工后记工分。
在王海全的指挥下,社员们很快各就各位,开始了挖土方、打土块,参加社里的集体劳动,大家都很兴奋。其实,在修水渠的时候,社员们已经感受到了集体劳动的快乐。但现在却真正是给社里干活,靠挣工分过日子。
就在社员们热火朝天地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天上阴云密布,一阵狂风肆虐后,下起了倾盆大雨,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坚持在风雨里干活。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人人都像个落汤鸡一样。
王海全来到李宝才跟前,说:“李主任,雨也停不下来,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老天让咱歇着咱就歇着,天命不可违啊!”
王海全立即通知大家收工,说“由于天气原因,今天给大家都记半个工。”社员们一听,扛着工具高高兴兴地就回家了。
然而,让李宝才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雨下得实在太任性了,连住下了三天三夜才停下来。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刚一停,王海全就招呼着大家上工地继续修圈舍,经过半个月时间的奋战,社员们终于修建了一个马圈(骡子混圈在一起),一个牛圈,一个羊圈,由于天气的影响,计划的时间远远超出了李宝才的预计。
李宝才心里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一个人的野心再大,想法再完美无缺,如果上天不曾眷顾你一眼,只是徒劳一场。
圈舍修好了,只不过围了一个圈子而已。王海全想:“已经到了深秋,立冬也不再遥远。没有个棚舍,牲畜怎么过冬?既然要修建圈舍,就应该搭个棚舍,干一件是一件。”他把自己的想法向李宝才进行了汇报,李宝才也觉得有道理,现在赶时间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社员们又开始了搭建棚舍。
棚舍搭建好了,才有了三座真正意义上的圈舍。李宝才提议将牲畜都集中起来,按原先定好的价格,交给合作社饲养,并且在交牲畜的同时,带上半年的草料。一时间,社员们拉着马、牵着牛、赶着羊往圈舍里走。
就在把牲畜交给合作社的前一天晚上,老孙头心里非常难过,舍不得将自己的那匹赤红马交出去,他几次来到马棚里,静静地看着马,马也回过头来看他,老孙头的眼睛里充满了伤心的泪水,后来他竟然在马棚里陪着心爱的赤红马待了一夜。
要说起这匹赤红马,可真的是老孙头的“救命恩人”。有一年春播时,老孙头一个人拉着赤红马到地里去播种,老孙头的手突然从耧的把手脱离了,一头栽倒在地上,久久爬不起来。赤红马转头看了一眼,就立即停止了行走,发出了长长的嘶叫,嘶叫声引起了对面干活的李长友的注意,李长友赶紧跑过来,看到老孙头捂着肚子在地上躺着,赶紧把耧卸掉,把他送回了家。
老孙头说啥都不想把赤红马交出去。到了最后,就剩他一家的马没有交给合作社,王海全亲自找上门来,老孙头把自己跟赤红马的故事讲给他听后,王海全也感动的左右为难,但又不能不交。王海全想:合作社正好还缺少一个饲养员,既然老孙头舍不得他的赤红马,干脆让他当饲养员好了,每天都和赤红马在一起,就这样才说服老孙头,他也成了合作社的第一批饲养员。
在完成了牲畜集中后,剩下的就是大型农具。李宝才对王海全说:“农具收回来也要有个地方放呀!”
“前面我就想着平整个地方,暂时把车子、犁、耧等大点的农具集中摆放在一起。”
“露天放置风吹日晒雨淋,农具容易损害,还是得有个棚子。”
“是啊!修建了三个圈舍,社员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只要把工分记上,有的人都想白天黑夜地干,多挣几个工分呢!”
“合作社的社员都没啥说的,只要你有信心,咱就开始干。”
经过两个人的商量,不到3天时间就搭起了一个存放农具的棚子,把家家户户的农具都收集到一起了。至此,李家窑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李宝才怀着激动的心情,将生产资料顺利整合完毕的情况给张文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合作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特别是对李家窑的社员的干劲给予了莫大的希望。李宝才写到:“自从合作社改造以来,社员们对改造大力支持,对工作组的指导也评价很高!有了你们打下的基础,李家窑才踏上了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道路…….”
p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