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两个儿子比较有出息,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都在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旱涝保收。这还不算,两个儿媳也是体制内的,这可把老太太乐坏了,她认为她是最幸福的那个。
美中不足的是,自己对不起小女儿。小女儿上学时不是学习不好,只是觉得,家庭负担重,让两个儿子读书就行了。女孩吧,怎么还不能找个婆家,迟早会出嫁的。所以,女儿初中刚毕业,她就让女儿打工去了。
老太太这个安排很明智,女儿不读书,出去打工,贴补了家用,减轻了不少负担。这不,由于没文化,找个婆家也远不了,居然嫁到了本村。
两个儿子儿媳工作忙,接连几个月不回来一次。老太太说:“他们有工作,不能耽误他们。”老太太说话时,没有凄凉,反而是骄傲,甚至还为自己的深明大义感到洋洋得意。
家里有了活儿,就去叫女儿女婿。女婿也是老实人,随叫随到。当然,她也帮助女儿带孩子,帮助女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太太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有一天,她住院了。老太太躺在病床上,看着一家人因为自己,请假的请假,调休的调休,心里很过意不去。她说:“有小凤(女儿)在,你们就不用跑了。”儿子儿媳不客气,照料母亲的事儿就交给小凤了,反正小凤没有工作。
老太太要出院了,但身体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小凤想:哥嫂也该商量商量怎么照顾母亲了。
“娘,出院了去哪儿?”大哥问。
“小凤家吧。小凤没有工作。”母亲说。
哥嫂想想也是,就把母亲送到了小凤家。小凤想说什么,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哪有还没照顾就提意见的。小凤就开始伺候母亲。
哥嫂偶尔也回来,有时买些礼物,有时什么也没有,反正这是人家对待母亲的态度,自己不能要求什么。
哥哥从来不善于洗洗涮涮,嫂嫂更不愿意去母亲身边,他们回来也就是安慰一下自己的良心。如果母亲说吃什么了不舒服,他们还会埋怨一阵子。哥嫂都是有本事的人,自己位卑言轻,说什么也不管用,干脆任他们说去。
哥嫂不回来尚好,自己除了给母亲做点好吃的,自己和老公随便将就就行。哥嫂回来,还要想法让人家吃好,没有肉也得有鸡蛋,还唯恐厨艺不好,哥嫂不吃。
哥嫂也说过自己辛苦,也说过把母亲接到他们家住一阵子。母亲说“你们有工作,整天忙,还是在小凤家吧。”哥嫂就没了下文。
母亲的病情不断恶化,经常往床上屙尿,这可忙坏了小凤,一天不知道去村边水池里洗几次。邻居张大娘看不下去了,见大哥回来,就上前说:“你们也商量商量怎样照顾母亲吧,小凤一个人实在照顾不过来。”
大哥说:“反正她也没有工作,她真的照顾不过来,有妹夫呢。”
“要不,你们请个保姆,小凤也能休息一下。”张大娘说。
“自己有儿子有闺女请保姆,别人要说闲话的。”大哥说。
张大娘说:“小凤没工作,你们给她些钱,让她也贴补贴补家用。”
“我们给了,她不要。况且哪儿有照顾爹娘还要钱的。”
张大娘无语,她只是替小凤不平。张大娘干脆去和李老太说:“你有三个儿女,每个孩子都有赡养义务,不能一直让小凤一人照顾。”
“小凤没工作,有时间照顾我。两个儿子太忙了,他们照顾我就得请假,请假就要扣钱。”李老太说,语气中有些不耐烦,嫌张大娘多事。
“那你就让两个儿子出钱,小凤没工作还不挣钱呢!”
“哪有照顾亲娘还要钱呢?亲兄妹还算那个账呀,说出去别人笑话死了。”
张大娘讨了个没趣,也不管他们家的事了。
终于有一天,小凤也累倒了。小凤的老公都得停止工作,照顾妻子和岳母。
一个大男人照顾两个女人,洗洗刷刷,他哪里干得了。他终于憋不住了,给两个大舅子打电话说:“你们把老娘接走,我照顾不了了!”
小凤的大哥说:“不就是给她做做饭,洗涮洗涮,有啥忙?”
“不是大事,你们抽时间就做了,把老娘接走吧。”
大哥赌气把老娘接走,第一天觉得没啥,第二天就感到力不从心了。因为老娘吃饭要喂,屙尿了要换要洗,夜里不舒服了,随时会把自己吵醒,他真的体会到照顾病人不容易。他想:如果是自己,每月三千块钱都不会干。她这才意识到妹妹的辛苦,妹妹的委屈。
他和老二商量,母亲以后的日子,弟兄两个轮流照顾,再不能因为妹妹没有工作而当甩手掌柜了。
小凤身体恢复后,哥嫂不用她照顾母亲,她就跟随老公打工,虽然风里来雨里去,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日子也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