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生活的“匆忙”并不是我们有意识的主动选择,在拥挤的人潮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这股浪潮裹挟着前进,没有终点。
自从在长沙拥有了新工作以后,我每天的通勤时间拉长到了1小时10-1小时20分钟。通常情况下,我的通勤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公交转公交,优点是下车后直达公司门口,缺点是存在堵车的风险,有时会比既定时间晚10分钟到公司;第二种是地铁转公交,或者把公交替换为“打车”、“骑行”。
有一天,我在上班路上照常按地铁转公交的方式出行,在地铁站内需要从5号线换乘到2号线,再坐2号线坐到目的地,下了地铁后再转公交(约15-25分钟)就到了公司附近。
在换乘地铁的中途,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换乘地铁的时候,很多人会跑着上楼梯甚至抢行,像背后有猛虎追赶他们一样。
解释一下换乘的路径:从长沙5号线换乘到2号线,我们需要在经停站(换乘站)下车,迈上2段阶梯,才能到达即将换乘的候车站内。
我当时突然留意到了这一现象——不少人从走下地铁就开始跑,赶着跑上楼梯,又赶着拐过一道弯,快步迈上另一道楼梯。
我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一现象,甚至曾经是奔跑的人群中的一员,却感觉到这一行为背后似乎有着值得探究的地方,比如,他们为什么要跑?
“在地铁换乘站奔跑”似乎不是哪一座城市、哪一条轨道的专利,而是存在于很多个开通了轨道交通的城市的普遍现象。可是,奔跑这一看似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背后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动机、动因甚至后续行为发展?这就是我好奇的地方。
我从奔跑的人的状态、面部表情,到了站台时的动作判断,试着分析人们在换乘地铁时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下地铁后最先冲出地铁的人。他们奔跑着赶上站台的原因分为几类:因为时间快来不及了,怕迟到,所以他们跑得快;因为换乘地铁时想抢占座位,所以他们跑得快;因为本身是急性子,习惯了凡事冲在最前面 所以他们跑得快。
不管怎么说,一下地铁看到很多人风风火火地冲出去,上楼梯时抢着赶着奔跑,感觉这群人是很有“冲劲”的,也算是集体式的一道风景线。
第二种是跟着第一类人群“被动选择”奔跑的跟风者。这部分人可能并没有必须要抢着赶着上地铁的动机,只不过在下地铁时看到前面的人在跑,他们也跟着跑而已。
毕竟社会的整体文化是提倡和鼓励“为人先”而不是“为人后”的,比起慢腾腾地走,跟着跑总没错。
第三种是不奔跑的人,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跑,或者并不想显得步履匆匆,又或者本来就是慢性子。我在多数时候就属于与奔跑的人群“格格不入”的慢行者,至于下一趟地铁什么时候来,会不会错过地铁,随缘就好。反正不过5-6分钟的事。
那么,你属于三类人中的哪一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