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研究收藏转载生活!
工作中文字回复,尽量减少“你”和“我”字眼的出现,会让沟通更有温

工作中文字回复,尽量减少“你”和“我”字眼的出现,会让沟通更有温

作者: 梅荏馆 | 来源:发表于2016-10-11 22:07 被阅读10247次
    即时办公沟通工具

    现在即时办公沟通工具层出不穷,微信,QQ,钉钉等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沟通风格,不管何种风格,办公室沟通以文字即时沟通为主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或者说趋势。

    细想来,这种即时沟通属于文字沟通,但又区别于邮件或者文件这样比较书面的沟通,很多时候更像是口头对话,但又少了面对面对话包括的表情,手势,语调等因素,是一种介于书面沟通和面对面沟通的方式。

    既然是一种沟通方式,它就应该有自己的特性,前段时间看到过流行很广的文章是关于聊天回复中“恩”和“恩恩”这样字眼,好多人感同身受,今天不再赘述。最近看自己的工作沟通,对”你(或者您) “/"我”这样的词语出现频率和结果产生兴趣,细作分析,有一些感受分享。


    先简单分析一下最近遇到的两个场景和几种表达方式

    场景一:领导发了快递文件,收件方R没有收到,需要你问一下领导快递公司,单号和发出时间

    方式A:领导,您发出的快递R还没有收到,您能将快递公司,单号和发出时间告诉我一下,我跟进一下吗?

    方式B:领导,您发出的快递R还没有收到,麻烦将快递公司,单号和发出时间告诉一下,我跟进一下。

    方式C:领导,R回复没有收到快递,麻烦将快递公司,单号和发出时间告诉一下,需要跟进一下。

    这三种表达方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礼貌和表达清楚度上基本一致,如上标注,A和B中都出现一次以上的“您”或“我”,可以多读两边,细细体味一下其中可能表现出来的情绪或者情感。

    方式A,两次”您“发出快递,读几遍会让K有一种被指责的感觉,就像在说:“您自己做的事需要自己负责”;再加上两次“我”,仿佛直接指着K说:“看您自己没有把事做好,还需要我来善后。”其实不管是谁,再表达的过程中,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为了说明对象而已,正因为双方不见面,没有眼神语气沟通,如果读起来语调重点不一致,对方理解的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方式B,相对于A强调的没有那么多,但是细读起来,还是能够有A同样的感觉,不过已经弱多了,只是“您发出'这三个字还是有浓浓的自己负责的意味在。

    方式C,“您”/"我“对象强调都没有后,虽然有人会觉得对于领导,少了称呼显得不礼貌,只是这个场景是非常简单的交接,这种不礼貌可能在将”麻烦“换成”请“就可以完全表达,或者现在企业没有那么严格的等级观念下,是完全可以的。这样表达了显得干脆,也不把这个事表达出一定要追究责任的感觉,显得温柔活泼一些。


    场景二:让下属G拿一个文件夹来你的办公室,顺便确认一下当天的日程安排

    方式A:G,你拿一个文件夹来我的办公室,预留出你过来的时间,来了后你和我确认一下今天我的日程安排。

    方式B:G,拿一个文件夹过来办公室,预留出你过来的时间,来了后你和我确认一下今天的日常安排。

    方式C:G,拿一个文件夹过来办公室,预留一下时间,来了后确认一下今天的日程安排。

    在这三种表达中,G可能是你的秘书之类的角色,还是和场景一同样,细细品味一下三种表达读的时候强调词不一样后产生的理解差别。

    方式A,往往能够品读出一个盛气凌人的领导感觉,让G进来之前就充满压力,感觉恨不得那号东西马上进门,鞠躬等待批评;方式B语气稍弱,但也还是能感觉到领导在刻意营造一种你我有差别的感觉出来,让G进去时马上产生敬畏;而方式C的表达,很可能感觉到是一个和气的领导,今天进来后很开心,可能顺便还会聊聊今天心情如何的话题。当然,如果要用“你/我”来刻意营造这种感觉,另当别论,如果不是,C会让人更舒心一些。


    和同事交流,往往身份在介于领导和下属之间,也就是说以上两种情景经常交替出现,那么很可能用多了就营造出一个高冷范难对话的同事,说话得当就是一个温柔好相处的同事。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也曾问过朋友这句话,有一个朋友曾说,这是因为我太矫情,想太多了,也可能是的。不过更多的朋友反馈说确实有这种感觉,但是没有细究当地是什么造成的,不一定只是单纯的“你/我”做成,也许是,不过我更相信是这两个词造成的。

    因为即时沟通不像面对面沟通那样,看到对方的眼神手势,理解语气语调,同时又需要尽快反馈,不像书面文件那样需要反复阅读理解,这个时候起作用的理解往往是人的潜意识。

    在发出即时沟通的人看来,重点在于说的事本身,比如上文的“问快递”和“拿文件夹确认日程”本身,接收人有意识的接受到的也是事情本身,而潜意识里就会加强对象,就是“你/我”这样的字眼,当同样的字眼出现的频率越高,潜意识加强的越多。

    加强“你”的结果就是接受人仿佛感觉到发出人的手指就自己脑袋上,受到了指责一样,加强“我”的结果就是接收人觉得发出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说一切都需要发出人来完成,瞬间有一种把形象扩大的感觉。一起加强的结果就是发出人突然自带特效的将自己扩大数倍,然后指着接收人说出了要表达的意思,闭上眼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总不会特别舒服吧。

    如果觉得这样说话太矫情,那就随意吧。如果觉得有点意思,尝试一下减少这种指向感觉的你和我,表达的温柔或者温和一点,也许会出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dfb5a66f3a8:我觉得把事情搞复杂了,说的虽然挺高,感觉上也很专业,但是如果对于一个业务较忙的公司,花这么多经历去整这些东西,实在没多大意义,只能说适合部分人群吧!
      • 蔷薇无双:说的挺好的,的确是个很好用的法子
        梅荏馆: @蔷薇无双 好用就好😊
      • 李争献:简单即美,在互联网公司会比较轻松交谈,不管这些
      • 蓝lanse:有用
        梅荏馆: @不怪么 ☺
      • 易_刺猬:我有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梅荏馆: @易_刺猬 语言习惯可以慢慢琢磨
      • 卢龙节度使:哦… …我的天。我该怎么办?
        梅荏馆:@卢龙节度使 额,如果觉得有道理,就试试呗,没道理就忽略😊
      • Sookie877:看回复清一色的好,真的这样吗?为什么我看出的是缺少尊重?至少我收到这样的邮件会觉得太随便了。虽然现在很多公司上下等级不明显,但领导心里还是有把尺的。
        梅荏馆:@Sookie877 个人说话和体验不一样,虽然很多人说好,但却不一定试用,可以再读读自己收到的微信试试感觉,以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反馈为准吧 ,也有私信回复说这样分析是不是太矫情,个人觉得可能也有点😔
      • 0f6cfe9369bd:挺有道理
      • 醉酒肆之:分析的太棒了,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说不定会积累矛盾。感谢你的分享,我要收藏一下。
        梅荏馆:@醉酒肆之 谢谢肯定😊,可以试用
      • 大风哥哥:啊呀,好有道理!确实有道理,学习了!看吧,没有你我称谓吧,哈哈!
        梅荏馆:@大风哥哥 哈哈,太学以致用了 👍
      • 云朗air:好有用,需要适应
      • 淑女范儿韩仔: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 bdad47b9ffaa:好像真那么回事😳
      • 小坎儿:你说完我就默默的回去看了一下聊天记录,发现我身边情商高的人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不用你我,比如明天我老师说一起吃饭,我的同门通知我的时候就会说明天有时间没,老师回来了,说一块儿吃个饭呐。看,全程没有你我,如果是我可能会说老师说明天一块儿吃个饭,你有时间没。甚至都不问对方有时间吗。差距太大了,谢谢提醒。
        梅荏馆:@M_LH小五 嘻嘻,主要是你自己反思所得,做的很棒 👍
      • 天涯行者:个人喜欢这样简洁一些,但也会有领导不喜欢这样吧,连谁都不说明白,反而觉得说话不明了。个人观点。
        梅荏馆:@天涯行者 确实是,说话还是要看对象的
      • 边疆战事:确实有时候会有这些感觉
      • ef1ceb752c44:深有同感,也同样不喜欢聊天或者写文章时出现你,我这样的字眼。
      • lawyerlee:遇到很敏感的领导真是要格外小心,越简洁反而越不会有错:sunglasses:
        梅荏馆:@princecoo 可是要回复敏感领导,简单用“恩”或者“好”,估计也会跳脚😓
      • 白的李:可以?
        梅荏馆: @理科败笔十六 不是非常确定☺分析觉得如此,欢迎实验反驳
      • 五只羊:话语简洁才能有力
        梅荏馆:@cb40decb7048 非常认同
      • SunZane2:本来我在工作中发邮件就很小心翼翼检查用词,语气等。看完这个我感觉我好方:persevere:
        梅荏馆: @有生之年zs 处处有坑,说话谨慎?😂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啦,分析起来多细节,日常往往稍稍留意就好,主要怕遇到特别敏感的沟通对象,普通人还好吧😊
      • LEANNA:学习了:clap::clap::clap:
      • 葉王:有用吧
      • 奶油虫:语言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受教了。
        梅荏馆:@奶油虫 谢谢😊
      • 83df76aedebb:支持
        梅荏馆: @超人cat 谢谢认同☺
        83df76aedebb:@echokanmei 你写的很有道理,心思细腻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梅荏馆:@超人cat 谢谢
      • w小郭:受益了!😀
        梅荏馆:@w小郭 😊
      • 别说话呀:有道理 不过很多时候脱口而出可能不会细想太多 大概跟性格也是有关系
        梅荏馆:@别说话呀 确实与性格有关的
      • 好痛:倒也是
      • cici酱酱紫:嗯嗯公事公办的态度对事不对人
        梅荏馆:@薛定谔的猫ya 谢谢😊
        cici酱酱紫: @echokanmei 你很留心生活,于微小处见真章,看好你呦
        梅荏馆:@薛定谔的猫ya 这个理解我没想到,细想确实如此 👍
      • bf1b52c4be3d:如此计较的公司迟早药丸
      • angleAnn:会么
        bedf43935ae9:有道理,可以试用一下
        梅荏馆:@王小筝trinkle 不是非常确定啊😱也许吧
      • 天亮后的冬天:确实如此,工作中多带您或你我这样的字有时候感觉很多余,本意想尊重,但很别扭!
        梅荏馆: @天亮后的冬天 也回复之前的简友,可以试试在发出之前,自己读一两遍品味一下呗😜
      • 5b1b6d3387da:😂😂有时候就纠结这些称呼要不要带上
        梅荏馆:@ImagineFo 可以试试在发出之前,自己读一两遍品味一下呗😜
      • f2e3d8f27e04:不错不错,貌似有点用哈
        梅荏馆: @青古 谢谢,觉得有用可以一试☺
      • d11bebf51a04:感觉自己需要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了
        梅荏馆: @公子徐 也是自己在想在分析,可以一起学习讨论,昨天也有一篇差不多的分析,有兴趣可以移步看看☺
      • 点墨闻香:厉害!总结的太有道理了!受益匪浅,谢谢!
        梅荏馆: @云水墨 很开心有用😊,谢谢喜欢
      • f00e84598d59:不错,读来十分有道理
        梅荏馆:@偷腥的猫mimo 谢谢,应该在读来前面加上貌似 😜
      • 巴图鲁:厉害
        梅荏馆: @巴图鲁 谢谢😊
      • 想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多看书,多读书,能学到好多东西
        梅荏馆:@想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 这句话可以大家共勉
        想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echokanmei 我是对我自己说的:blush::blush:,勉励自己
        梅荏馆:@想有一个小世界 好的😊
      • 徐苟三:很细节的问题
        梅荏馆:@徐苟三 是呢,自己抽个小问题多想的
      • f3bf5da75c38:涨知识了😇🤔
        梅荏馆:@只要青春不要逗 😊
      • 井小猫Molly:真的是这样!
        梅荏馆:@小阿梦么么哒 😊
      • 何三思:学习了
        梅荏馆: @何三思 😊
      • 佔西西:厉害了
        梅荏馆: @5342424 ☺谢谢
      • mim123456:没想到这么细腻,真的还想多学点,可以加我微信教我吗?fxn0427
        梅荏馆:@mim123456 可以啊,不过也才开始想,没有系统整理,可以一起探讨,我加你了
      • 笨小孩__:有意思😄
      • 80f8f5b94e0c:对哦,原来没有注意过,现在想想还真的是
        梅荏馆: @米西吉 很多事都是细思甚恐,有事没事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事
      • JessicLiu:细细品来确实是这样,中文博大精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梅荏馆:@JessicLiu 是的呢
      • ce82f2ecf6a4: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梅荏馆:@月修 也许呢😊
      • e7bb4c486296:真的挺不错
        梅荏馆:@我心释然 谢谢😊
      • 江河融入:我们发出的快递
        梅荏馆: @江河融入 嗯嗯,能够用我们和咱们更好,我也在思考这种用法和语气,只是还没有想明白,没敢分析,一篇内容先简单点,希望能说明白☺
      • 陳小刀:学习了
        梅荏馆: @伊与伊凡 谢谢😊
      • 兰星撞地球:不错!
        梅荏馆:@UFO时钟玉石 谢谢☺
      • 方安:有温度的沟通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写得真好,收录进专题积极心理学啦!:heart:
        方安:@echokanmei :smile::smile:
        梅荏馆:@方安 我是个积极心理学爱好者😊
        梅荏馆:@方安 好的,谢谢
      • 慕夏之:还是挺有用的 虽然我现在看还用不上,但至少给我提醒了
        梅荏馆:@慕夏之 谢谢肯定🌹,工作和生活都一样,可以尝试,有时候感觉大于应用😊

      本文标题:工作中文字回复,尽量减少“你”和“我”字眼的出现,会让沟通更有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wb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