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思考问题都喜欢,确切地说自动自发地从自身角度开始思考。比如当你向别人推荐书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从自身的立场和角度向对方推荐曾经看过的书。可是,从来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这样想过:我推荐的书适合对方吗?我推荐的书真的对他有用吗?
其实,这就是我们大脑思维的片面性。人类学家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句话很清楚地表达了人的本质,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从这句话上找到影子。
天冷了,我们会主动添衣;肚子饿了,我们会主动寻找食物;累了,我们会休息。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常的日常行为,仔细思考起来,就是一种“利己行为”,我们称之为“自我保护”,保护自我个体地继续生存。
再延伸一下,我们会想到现实生活的人类活动,比如我们不停地上班赚钱,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等等,这些看似都是正常的人类活动,归根究底都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基于人类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我们的大脑在思考事情时,总会第一时间从自我角度出发。但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人与人之间地需要更高级更好地相处,有些人在思考上做出了改变。
还是以“荐书”为例。当你有且仅有一次机会向心仪的对象推荐一本书?你会如何推荐?
首先,你要思考,如果这本书推荐成功,不仅可以让对方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可以借这本书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待,以此得到心仪对象的倾慕。
我想这时肯定会有很多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自己看过的最好的书是哪本?可是,你看到了上面的论述之后,你还会这样思考吗?
正确的思考方式是:仔细观察和分析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从性格、学历、背景、年龄等综合因素分析,然后推荐一本对方可能看过或喜欢看的书。拥有了共同的话题,不就可以继续下一步了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例子。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却是处处需要这样的思考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还有叫同理心的。
例如,你做了一份策划方案,做完方案后需要给总监审核。这时,你可以在给上级审核之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总监,你想看到一份什么样的方案?作为总监,你会关心方案里有什么数据?哪里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为什么有人在职场中晋升速度很快,去掉个人能力之外,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思考方式的不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我们都需要从不同地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桌子上有半杯水,以这半杯水为例,话题自拟,你能想到什么?
提示:悲观者会想,只有半杯水;积极者会想,还有半杯水;换位思考者会想,那半杯水去了哪里?
你属于哪一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