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泰国的又一则广告火了。广告的主题是:您的教导,孩子能明白吗?
视频的开始,是学校老师打电话通知小男孩父母到学校来一趟。男孩妈妈接罢老师电话,一脸愁容。到了学校,父母都以为是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一家人坐在老师面前,低头不语,等待着老师的批评。

接着画面切转:小男孩把散落满地的玩具都放在一个盒子里,堆的乱七八糟,已经溢出来了,还在往里扔。
男孩妈妈看到后,拿来一个收纳盒告诉他:空间不够,我们可以增加空间啊。

男孩看了一眼收纳盒,轻轻叹了口气,依然把玩具放到那个溢出来的盒子里。妈妈内心发愁的疑问:我怎么说,他才能明白呢?
有一次,妈妈带孩子出门坐公交车,上来一位老奶奶,妈妈告诉儿子让他朝自己这边移一下,这样空间就大一点了。小男孩看到老奶奶坐在自己移出的位置,又看了眼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

接着画面是小男孩在学校里的一系列良好的表现,帮助同学,团结友爱。老师说小男孩是一位非常聪明善良的孩子,爸爸妈妈和孩子乌云的脸上,终于眉笑颜开。

虽然故事很俗套,但是它向我们揭示了,养育孩子,身教永远胜于言传。有时候,对孩子来说,我们想要传达给孩子的意思,用语言怎么也行不通。做给孩子看,比说教管用。
为什么说身教胜于言传?
眼睛接收外界80%以上的信息
科学研究证明,正常人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80%以上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而且由于信息传递与接收的维度不同,眼睛接收信息的效率比耳朵高出10倍(极限情况甚至高出100倍)。
所以,成人做给孩子看,要比成人用语言说给孩子听效率高10倍。
在一次父母培训课上,讲师跟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讲师说摸鼻子,并用自己的手摸着鼻子,台下的所有家长也依着老师的样子去摸鼻子。讲师连续几次重复这个动作,家长都做对了。最后一次讲师说摸鼻子,但是她的手放在了额头上,在场的所有人把手放在了额头上。
成人尚且是按照眼睛接收的信息而做出反应,更何况天生模仿能力很强的孩子。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过多的言语刺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儿子不喜欢吃蔬菜。每次拉臭臭都很费力,我每次都事后诸葛亮的提醒:看看,不吃蔬菜,拉不出多难受。下次要吃蔬菜了啊。
儿子每次都不耐烦地说:知道啦。但是每次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上厕所,时间长了一点。儿子在一边歇斯底里:看吧,我说让你吃蔬菜,你不听。拉不出来了吧......
一瞬间......想给自己拍晕!后悔平时没有管住嘴,现在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我如出一辙。
每个孩子,都不喜欢父母在一旁叨叨个没完。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一书中写道:“如果父母只说不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也学会了指手画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孩子是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无一例外。”
言传,是教育中最无力的方法。家长的苦口婆心,敦敦教诲往往就像一记拳头打在了棉花上。

幼小的孩子无法理解成人的语言
有研究表明,六七岁之前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在非常基础朴素的发展过程中。成人的一些语言,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比较模糊,或者不知其意。就像泰国短片中那个两三岁的孩子,他怎么能明白“空间”这个概念呢。
尹建莉女儿圆圆两岁半上幼儿园,尹建莉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告诉孩子自己要上班,所以她需要上幼儿园。
圆圆入园第一天有新鲜感,不哭不闹,开开心心的去了学校。第二天就不愿意去了,哭着闹着要跟妈妈回家。尹建莉依然和圆圆说需要要上班之类的话,丝毫接下来一天,孩子忽然来一句:妈妈不要和上班在一起,和我在一起。
这句话突然让尹建莉意识到,“上班”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的一个词语,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突然把妈妈从身边抢走了,孩子怎么能愿意和接受呢?
于是尹建莉乘着没课时,带女儿圆圆去看看什么是“上班”。她告诉女儿学校就是自己上班的地方,指着给学生讲课的老师,告诉女儿自己就像他们一样要给学生讲课,又带着女儿看了平时工作时的场景。让女儿看到自己平时做什么事情。
第二天圆圆上学时,有了明显的自控力。当尹建莉一提到上班,圆圆就从来没纠缠过她。
尹建莉就女儿圆圆不想上幼儿园问题,而提出了“看道理”,胜过“讲道理”。
迈开腿带孩子去看看,了解情况,让孩子知道一件事的始末,这比我们直接解释的效果强百倍。

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告诉与被告知,只是一种填鸭式的被动行为。幼小的孩子并不一定能理解被成人告知的内容。如果我们能主动的以身示范或者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内容,孩子可能更容易消化或接受。

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7岁的小女孩,家住公寓楼5楼,没有电梯。小女孩经常把胳膊架在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腿脚不用力的往下滑。她的妈妈苦口婆心的和她说道理,告诉她那上面没有人擦,有很多灰会把衣服弄脏和磨破。小女孩根本不听妈妈的话,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小女孩又开始这样往下溜时,妈妈看到实在忍无可忍,大发脾气。最后小女孩当着妈妈的面不这样做了,但是背地里还是会偷偷做,衣服袖子经常脏脏的。
作者让那位妈妈回家拿两块抹布。和孩子一人一块,由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这样不但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这样下楼的乐趣。那位妈妈恍然大悟,平时光想着巴拉巴拉给孩子倾倒道理,怎么没有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我们要求孩子努力考100分的时候,想想自己工作是否做到百分百的完善呢?当我们要求孩子看书时,看看自己手里是否在抱着手机?当我们对幼小的孩子怒吼不要做某件事时,想想自己是否给孩子做了正确的示范呢?

郑渊洁曾说,作为父亲,在女儿上中小学的12年间,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其实,教育孩子和减肥是一样的,需要我们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就是少说教,少啰嗦,少吼骂;迈开腿,是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孩子去看吧。一个言行正直的父母,孩子也不会有多大偏差。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不需要父母在旁边的指指点点,而是要父母在前面的亲身示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