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之前,我和妻子带着女儿去外面给她的父母和我的弟弟烧纸。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7321/8ecf661bd50b3b01.jpg)
临行前,妻子煮好饺子,切好卤味,分袋分类的装好。女儿问,这有什么讲究吗?妻子说,没有,主要还是一个心意,过年了,去告诉他们一声,我们记着他们呢,我们很好,让他们也好好的,不用担心。
出去,往河滩路两侧绿化带走,白雪未融,但人流如织,隔几步就有一家在点燃祭奠之火。顺路远望,一直到视线的尽头,都有不尽的火苗在夜色里跳跃,像一条温暖的光带,映照着寒冷的夜空。
女儿没怎么见过,那一刻,我看到她有很大的吃惊。我说,这没什么的,这些年,每到清明和阴历十一的这些日子,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列。
找一块空地,祭拜完毕,女儿问,这样的传统是为了什么?
我想了想,告诉她,这是一种传承,也是每家每户心里的一种信仰。祭拜逝者先人,就是告诉自己,我们的前路和归途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于这世间行走,就总会保有一份温暖,不会迷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7321/78978d34668f4706.jpg)
女儿问,这个和通俗的信仰有什么区别?
我告诉她,我们可以对每一种信仰都有所尊重,但我们祭拜,却是发自内心的对逝者表达爱的方式。
我告诉女儿,虽然我对自己往上两辈之后,就已经知之不详,缺失了解,但我却对我的父亲爷爷有切切实实的认知,这样也足够了,起码我知道这两辈人是如何艰苦奋斗,如何成就了我现在的生活。而你,最后会记住的,也就是我们和你的爷爷这两辈,知道我们曾经经历的生活,和你现在生活的来路。有了这种认识,就不会有乱七八糟的慌张,会有所依,会有感恩,然后你再把这种情感传给你的孩子。这样才成就了一个脉络清晰的人生。
女儿若有所思。
我问女儿,为什么我们不崇古呢?
女儿说,太远,看不到真实。
我问女儿,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将来呢?
女儿说,太虚幻,难以把握。
就是这样的,我告诉女儿,我们现在祭拜的,都是我们心里眼里的真实,我们看到他们走过的路,然后据此参考,让我们自己少走弯路。我们看到他们的遗憾和不甘,然后据此警醒,让我们自己活在当下,少留遗憾。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可以寄托,心里温暖。
这确实是我的理解。就如春节,历法在历史中无数次改变,但这个春节仍旧被尽可能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而春节之所以被保留,就是因为家的概念,传承的概念,对家信仰的概念,心有所依,情有所源的概念,不可被改变。
没有人不需要家,没有人不需要来龙去脉,没有人不需要心有牵挂,没有人不需要春节。
我们必然始终和家人在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7321/27492472fae9cc48.jpg)
网友评论